由孫元勳教授所帶領的鳥類生態研究室又簡稱「鳥店」,坪數不大的研究室中,總是伴隨著溫馨與歡樂的氣氛,大型猛禽相關研究是本研究室較為人知的強項,然而包括原住民狩獵文化、溪流鳥類族群生態學、鳥類遷徙模式等等,亦都有不錯的成績,除了上述仍在進行中的主題外,目前也開始著手鳥類危害防治的研究,期望後續不僅在稀有物種保育工作能持續進行外,並能著手化解人鳥間的衝突,達到人鳥和平共存的願景。
聯絡方式:08-7703202-6602,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粉絲頁
屏科大校方可以接受各界主動捐款,指定用途為「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支持老鷹及貓頭鷹保育研究,主動捐款給我們請見表單連結。
近年研究主題: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麗菊 / 繪圖:PN CHEN
照片:王麗菊
30年前我就是黑鳶的調查員,30年後仍舊是黑鳶黃昏聚集調查員,想不到跟黑鳶之間的緣分,長達30多年,不同的是計畫主持人由沈振中老師已經移轉到目前的計畫主持人林惠珊。2013年由台灣猛禽研究會重啟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更在2016年6月繫放一隻黑鳶取名小基北,我在貢寮遇見小基北6次,因此開始想要了解貢寮地區黑鳶繁殖狀況和活動區域。
第一次展開黑鳶繁殖調查
2017年是我第一次找巢。只能從沈老師之前掌握的舊繁殖資料找起,好不容易在舊巢區找到巢,巢位就在山谷之間,觀察到將近1個月後才確認巢樹,在找好研究員一起進入森林中找巢樹時,走了將近森林2小時的路,卻看到幼鳥早已站在巢外正張大眼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就這樣,我們很可惜的錯過繫放時機。不過,黑鳶幼鳥真的好可愛喔。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書彥 / 繪圖 :PN CHEN
照片:黃書彥
時間回到2015年,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黑鳶同步調查的年份,還記得我當年還是個看鳥小菜雞,抱持著對猛禽的熱忱和熱血,參與了每一次的調查,至今到現在也已經過了好幾年了,每年秋冬的調查日我依然奮不顧身的堅守著自己的調查點,冬季頂著強勁的寒流騎著車在蜿蜒的山路上,想到也有其他調查點的夥伴正在為了黑鳶的未來著想,心中就踏實了一點。
大逆光的黑鳶調查
秋季時金黃色的夕陽灑在整個調查區域,很不巧的是剛好是逆光,必須要帶著太陽眼鏡才有辦法繼續,調查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計算數量,由於黑鳶不像過境猛禽會筆直的朝著出海的方向飛,牠們會沿著山頭盤旋、聚集,要在盤旋時數數量絕非易事,但這也是黑鳶的魅力所在,看著盤旋的程度幾乎成為龍捲風的黑鳶們,這讓我也很想加入黑鳶們的飛行盛會。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施旭聰 / 繪圖:PN CHEN
照片:施旭聰
自2013年加入台灣猛禽研究會後,收到一封徵求黑鳶調查員的來信,自不量力的我自願報名參加黑鳶黃昏聚集的同步調查,有幸在沈振中前輩的親自指導震撼衝擊下,接手了其中一個樣區的調查任務,還好有經驗豐富的基隆鳥會調查員陪伴,讓菜鳥們可以心安不少。
同步調查的設定是15:00抵達調查樣區,在2014年同步調查這天,我們望向天空,有零星幾隻黑鳶出現,剛好遠方的社區有三組風箏,風箏的英文就是kite,黑鳶的英文則是black kite,當黑鳶遇上老鷹造型的風箏,在同步調查當天,我們看到了這樣難得的景象。
當blackkite遇上kite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張舜雲 / 繪圖:PN CHEN
照片:張舜雲
『歡迎去日月潭』。這是第一次跟計畫主持人自告奮勇要去日月潭調查所獲得的答覆。
從曾文水庫的浪漫開始
會開始參加黑鳶同步調查,是嘉義大學蔡若詩老師帶進坑的。在嘉義大學擔任專任助理的時候,每年9月及12月都要開著車載著一票學生,浩浩蕩蕩跑到曾文水庫數黑鳶,如果12月又正好搭上新年數鳥的檔期,那可是相當累人。天剛亮就要開始數鳥,數到接近中午休息一下,下午繼續數黑鳶。數完收工天都黑了,還要再風塵僕僕開回嘉義大學。有時常常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麼開回去的。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謝季恩 / 繪圖:PN CHEN
照片:謝季恩
這些年來參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黑鳶調查,進行黑鳶研究的田野調查,從毒鳥訪談、無線電追蹤及巢位搜尋,對於猛禽調查已經掌握一定的模式,天真的我心想,即便是不同種的猛禽研究執行起來也不會差太多吧!機緣巧合下,我憑藉著對黑鳶調查的自信,自告奮勇攬下最謎漾的森林大猛—熊鷹研究,心想研究黑鳶與熊鷹最大的差別在於淺山和深山環境,只要願意花時間跟熊鷹比耐心,一定能夠掌握這個謎樣森林猛禽的行為模式吧。
靠著多年黑鳶調查的經驗進行熊鷹觀察
經多次探勘點出幾個熊鷹出沒熱點後,在熱區邊尋找適合瞭望的觀察位置,開啟每日的蹲點熊鷹觀察。觀察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熊鷹是很警覺的猛禽,再加上研究地點的山區道路與施工限制,牠們只要注意到有人類在附近活動,便不再輕易露臉。受地形限制,觀察點和熊鷹距離通常有1-2公里遠,在望遠鏡中看著那比蒼蠅還小的台灣最壯碩的猛禽,實在滑稽!熊鷹在枝頭上不時觀望周遭環境外,移動時從樹頂躍下,滑進樹林內潛行,在無法透視枝葉繁茂的森林中穿梭,總是這樣斷了牠們的蹤影,無奈只能摸摸鼻子收工。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鳶小米酒的名字取自他的紅色腳環M9。這隻出生在新店溪畔森林中的幼鳥,在桐花巢內出生後繫放,追蹤長達362天的日子中,追蹤路線遍及新店、中和、三峽、基隆、北海岸、桃園,還偶然去過宜蘭。這生活圈是堪稱是北部經典路線,北北基桃宜沿著河谷移動,是真真實實的北部居民。是移動、是旅行、是探索,更是找尋生命的出路。
▲我是小米酒 (未滿18歲請勿飲酒,飲酒不開車)
2020年春天,我們循著曾經踩踏過的路徑前往一處黑鳶巢,那裡在2017年繫放過另一隻幼鳥「大寶寶」。溪谷的空氣悶熱而黏膩,沿路上堆積著油桐與酸藤落花。抵達巢位時能看見親鳥正從附近枯枝上的停棲位置觀察我們。巢內沒有什麼浮誇的垃圾,主要是手套、各種布製品、濕紙巾和一尾肚破腸流的鯉魚。兩隻約30日齡的幼鳥本能地趴低身體,試圖利用斑駁的羽色融入背景隱藏自己。我們將幼鳥吊掛至地面由一組人盡快完成繫放過程,並讓體重較重的紅M9小米酒負責背負追蹤器的任務。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朗尼王子與布蘭琪公主仍然住在同一個地區,甫新生的幼鳥,也已長大翱翔,再接再厲的隔年新生一窩。2021年春黑鳶巢直播讓人拍手叫好、意猶未盡,但唯一好播的鳥巢,為什麼沒有再繼續播下去了?! 當時遠從台北前來屏東支援直播的設備君,第一次遭遇到棘手的夜總會旁黑鳶鳥巢轉播問題,這次好像主機上擺放再多包綠色乖乖都抵擋不住,先是巢區附近失了火、斷了訊、好不容易修復,但一到夜間不定時的螢幕訊號抖動,收音不斷改變方式測試,仍然是雜訊不斷、難以克服,巢裡還會不定時的出現壓墓紙....。這是縱橫監視器數十年的設備君從來未曾遭遇過的挑戰,這回由設備君來親自還原當時的直播現場。
▲可愛的絨毛幼鳥、盡責的媽麻,遇上外星人
從台北到屏東支援的黑鳶直播行動
架設過很多野生動物錄影或直播,黑鳶這個物種直播是第一次接到,這次要架設的黑鳶地點在屏東的偏遠郊區,由於現場環境沒有電源,透過屏科大研究室與附近地主協調終於解決供電的問題了,於是就備好了材料、定好日期,在2021年3月11日從台北南下裝設,雖然說是附近接電,但其實也拉了800-900公尺遠,在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洪孝宇博士及多位研究生的一起辛苦支援下,終於在3月12日我們完成架設。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小孩的麻阿~
余憶童稚時,我只要不聽阿嬤的話,阿嬤就會面色凝重地跟我說:「哩安捏會去被"麻阿~"抓去喔!」,那時候心想,這個"麻阿~"到底是什麼怪獸、沒事就會來抓壞小孩呢?長大後開始懂了,阿嬤說的"麻阿~"指的是白鼻心,閩南語稱作果子狸(kué-tsí-bâ)。
好的,但這個白鼻心看起來萌萌可愛很無害,腳短短、肚子肥肥、尾巴長長,做夜間觀察時偶爾會看到牠們在樹上活動,並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害羞地看著我們,難道這外表只是想除去人類的戒心?!果子狸其實不愛吃果子愛吃小孩?!果子狸是雜食性的,除了顧名思義愛吃水果外,也會吃些小動物打打牙祭,其中,就包含了某些動物人家的小孩了。
▲白鼻心(OS: I am watching you) 梁彧禎拍攝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火如荼的黑鳶繁殖季,當黑鳶忙著延續香火的大事,研究人員更是馬不停蹄的到處登門拜訪觀察各家黑鳶的生活大小事。時序進入2021年的三月中,屏東的黑鳶幼鳥大多都已經進入灰色小雞階段,早上調查剛到一個段落,進研究室準備吃著午餐配上每天例行的衛星追蹤狀況檢查時,看著某個逐漸縮小範圍,開始停滯的點位,嘴角不禁上揚。
我們有隻從小追到大的黑鳶終於要當媽啦!
超過10年的黑鳶追蹤共25隻黑鳶幼鳥,終於有隻黑鳶從離巢追到輪到牠們自己當爸媽啦!這位年輕媽媽是2018年繫放的小朋友,腳環是紅色的「M3」,當年繫放她的時候,研究人員可是吃了她媽媽不少苦頭!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那些生離死別,不可承受,到看破生死,原來這就是成長的感覺。面對一隻隻死去的黑鳶,從一開始哭得淚流滿面、抽抽噎噎的,直到後來冷靜面對,還能問屍體是否新鮮,還能夠送剖檢嗎? 成長的滋味,五味雜陳,還好有一群好夥伴相伴,讓黑鳶的生命不孤單,從老鷹的生命,揮灑出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都在探尋,尋找著將時間投擲在黑鳶族群身上,能覺得充滿意義的各種形式。
▲2012年黑鳶白小三解剖照
之初,心愛的黑鳶死亡
第一次遭遇了繫放的幼鳥死亡,2012年牠是白小三,我哭成了淚人兒,一邊哭一邊去找了指導教授孫元勳老師,老師說:「牠怎麼死的,我們是不是該好好找到牠死掉的原因。你一定覺得我很無情,怎麼現在不安慰你,半滴眼淚都沒有,那是因為我看過很多生死了阿,這是生命要告訴我們的故事」。後來,我將白小三製成標本,透過講座及展覽延續牠的生命,白小三體內農藥加保扶的檢出,成了後續探尋鳥類遭遇毒殺問題的開始,白小三因為牠的一生,讓社會面對了用加保扶水懸劑毒鳥的問題。翌年,又一隻東港黑鳶在我生日的時候由民眾送達,出血的牠,讓我茫然失措,焦急痛哭,我甚至在網路上貼了我的護身符,希望網友的祈福集氣能不能挽救牠的生命,在東港黑鳶也不治死亡後,我用盡了能夠死纏爛打的各種詢問方式,好不容易有檢驗單位願意嘗試,牠成了台灣第一隻檢驗出體內有鼠藥的猛禽。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建設,一方面希望減少空汙危害,另方面是因應國際大廠對於台廠使用綠能的要求。惟推動之初,因資訊不夠明確,引起部分人士疑慮,認為風機恐會造成飛鳥大量死亡,進而危害族群永續。然而根據統計,與人類有關的活動中,風機鳥擊的傷害實際上遠遠不及撞擊窗戶、戶外貓、通訊塔、高壓電線、通訊鐵塔、車禍、農藥、狩獵….造成的傷害來得大。
就風機對於台灣稀有候鳥的影響而言,2012年迄今,台師大、屏科大與韓國團隊,衛星追蹤近四十隻黑面琵鷺的跨海遷移路線和飛行高度,由資料來看中彰竹苗外海部分離岸風場無可避免地是黑面琵鷺的必經之地,而且黑面琵鷺的飛行高度相對其他水鳥的風險較高--接近半數落在葉片旋轉區(RSA)。
不過,讀者先別緊張,估算撞擊率的關鍵因素,在於黑面琵鷺是否會冒險進入RSA,機率有多高? 日夜、年齡和性別是否不同? 這個大哉問,在2021年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與德商達德能源公司、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力衛星追蹤的19隻黑面琵鷺的春返遷移過程中,有了初步發現。研究顯示,僅有一隻黑面琵鷺的飛行軌跡與RSA重疊,但該琵鷺在接近風機前爬升至兩百公尺高,越過RSA,其餘18隻琵鷺的飛行軌跡不是避開風機,就是飛在風場以外,全數安全通過沿岸分布的百餘座陸地風機(離岸風場目前大多數仍在施工中,有待後續探討)。2022年研究持續進行,希望累積更多樣本,以釐清真相。
除了前述研究目的外,2021年12月起,哥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本研究室首度合作,分析黑面琵鷺衛星追蹤點位,找出平日巡查人員巡守路線不及的黑面琵鷺活動死角22處,觀察是否有中毒個體等待救援。2022年2月19日下午的例行巡視出差,研究室三位研究生柯奕志、陳柏凱、鄭宇妘,在位置隱密、編號18的樣區發現一隻成年的黑面琵鷺,跪在不遠處的魚塭內淺水處,人員靠近時卻無力飛行,現場還伴有兩隻死亡的蒼鷺和一隻雁鴨。這隻統計是本年度第七隻救援的黑面琵鷺,經通報已交由台南市野鳥學會資深繫放員郭東輝先生帶回慈愛醫院醫療。找到這隻琵鷺的三位同學幫這隻幸運琵鷺的取名”虎琵”,預計在牠康復後,幫牠繫上追蹤器,調查牠的回鄉之路是否一路平順。
此次成功救援行動是國外風能企業主友善回饋台灣稀有鳥類的首次保育行動,同時也是本研究室的首次,意義非凡。筆者受託執行此一計畫,期待風力發電能夠減少空汙,就這一點對於幾十年生活在空氣品質半年不良的屏東家鄉,特別有感。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空汙對鳥類造成肺部功能、免疫力、行為等的負面影響其實與人類相同,只是媒體少有報導。希望這篇報導能讓國人更多元看待風力發電。
圖說:學生柯奕志小心翼翼抱起腳麻”手”麻的黑面琵鷺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邀約我去看了《尋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試片,剛看完這部片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開場時梁大哥的女兒在沙灘上由梁大嫂牽著在玩,轉眼間小女孩已經高中畢業大學了,好幾個年過去了,《尋找神話之鳥》這部紀錄片也終於預計將在2021年12月17日在全台電影院中放映。這是一部神話,更是一場傳奇,忠實地記錄著從原本以為已經在地球上消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2000年梁皆得導演的一次拍攝燕鷗群影像時,因為影片片段有一半變色,而反覆不斷查看片段想找原因,最後竟發現在這變色片段中,剛好不偏不倚的出現黑嘴端鳳頭燕鷗。
圖說: 大鳳頭燕鷗及黑嘴端鳳頭燕鷗
《老鷹想飛》之後
會跟梁大哥結緣是因為《老鷹想飛》的關係,他長期記錄黑鳶的生態、沈振中老師追尋著黑鳶的故事,所以在紀錄片的最尾端,帶出了當時研究室在田間記錄到的毒鳥、毒鼠事件及黑鳶因此跟著中毒的問題,在《老鷹想飛》之後,我們研究室的夥伴以及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夥伴持續進行老鷹研究,而因為這部紀錄片的票房,直到現在還是我們每一年申請黑鳶研究經費的來源之一,因為《老鷹想飛》紀錄片,受惠最多的就是老鷹研究的工作,台灣猛禽研究會製作電影的結餘,我們得以有些經費可以去實踐想做的研究,買了好幾顆衛星追蹤器、可以驗毒物分析,透過現在的科技方式記錄著老鷹的生與死。隨著當時紀錄片的推廣,我接到了梁大哥的電話要將公播版的部分受益捐給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他跟我說,這是在推動這部影片的時候,他就答應過沈振中沈老師的,會幫助我們做研究,他說到就會做到,所以自2016-2020年間我們研究室陸續收到了公播版的部分收益約45萬元。很難想像,其實日子過的簡單、甚至可以用清苦來形容的梁皆得大哥,居然還要捐款給我們,我們還跟他拿了45萬的捐款,這樣對嗎?! 但我們這種缺乏研究經費的研究室當然還是收下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窮人幫助窮單位一起實現老鷹研究夢想的浪漫吧。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科大校方可以接受各界主動捐款,指定用途為「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支持老鷹及貓頭鷹保育研究,完成捐款後請填寫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119EbhXebUK227WL8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從我們先前的研究,已經知道農藥加保扶(好年冬)是導致黑鳶中毒的兩大元兇之一(另一個是老鼠藥),也知道黑鳶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早年農政單位推廣使用劇毒農藥來防鳥害,就是將稻穀浸泡加保扶製成毒餌來毒殺野鳥,然後有腐食習性的黑鳶撿食田間死鳥後間接中毒。此一發現已促使防檢局調整農藥政策,在2017年禁止使用高濃度的加保扶粉劑和水懸劑,只留下一款濃度較低的加保扶3%粒劑。
非典型的中毒事件持續發生
高濃度的加保扶農藥禁用之後,以毒餌毒殺野鳥的情況的確有所改善,然而我們注意到有一些跟使用毒餌狀況不同的中毒事件,其受害的鳥種、中毒的原因都不一樣,大冠鷲就是其中一例。以往台灣各地的救傷單位都曾接獲疑似中毒的大冠鷲,但都無法確認中毒原因和毒物種類,一方面是中毒其實很難診斷,大多會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虛弱,其次是能幸運獲救的個體通常中毒較輕微,經過支持療法就能康復,因此無法留下臟器進行毒物檢驗,至於中毒死亡的個體多半曝屍荒野無人發現,或是被發現時也已嚴重腐爛而死因不明。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翅鳶米的開端】
2018年,一群熱血的霧峰區農會香米產銷班第九班農民們,在五福社區通過農村再生的第一年,透過水保局臺中分局的友善實踐計畫,號召當地的農友集合在土地公廟裡,聽著屏科大野保所的研究員介紹老鷹生態的講座,傳授老鷹棲架設立方法及現場示範。第一根的棲架的位置,就豎立在土地公廟旁的稻田中,這是我們將屏東鳳梨田中的棲架,首次移地試驗在水稻田中,想了解究竟棲架在中部的水田裡到底有沒有用。座位滿滿擠得水洩不通的土地公廟內,這天是我第一回到霧峰見到這群熱情的農民。
當第一根棲架立起來後的兩個月,黑翅鳶來了,由農民自己用手機拍到,樂不可支的跟我們分享他的觀察。隔一年水保局臺中分局安排由產銷班的農民們自己當講師,面對著外縣市來學習老鷹棲架的有志人士,產銷班成員清楚講解說明老鷹棲架如何架設。一轉眼,兩年過去了,我發現老鷹棲架不只是佇立在霧峰的土地上,就連棲架、老鷹也都一併的住進了這群農民的心裡。
【一群熱血又能接受新事物的農夫們】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過去,我們一直覺得台灣中部有個神祕的結界,把黑鳶分隔在台灣南北兩側,成為兩個獨立的小族群。不過就在前兩天,有隻黑鳶打破了這個結界,證明台灣南北兩個族群是有交流的!!
這隻黑鳶名叫「小茄子」,為什麼會叫做小茄子呢,是因為在今年(2020年)2月的時候,牠在屏東北部某處茄子園墜落,被農民發現後送到屏科大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救治,經獸醫抽血檢查發現凝血功能異常,臨床判斷為老鼠藥中毒。這隻深陷鼠藥中毒危機的小茄子,身上淺色花紋很多代表還是一隻幼鳥,我們收到通知後都很擔心牠的狀況,總是在等著收容中心的消息。
剛送進屏科大收容中心治療的小茄子(收容中心提供)
所幸經過兩個多月的調養,小茄子的身體狀況已經恢復,獸醫評估可以野放了。為了知道牠後續的動向,我們在小茄子身上背衛星追蹤器,也戴上藍色的腳環M5,這樣一來可以確定小茄子野放後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他們在什麼時候會去哪裡,增加活動模式和棲地利用的樣本數。於是小茄子的野放日,就由牠肩負重任擔當我們的「間諜」,平安地回到野外!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篇最新發表在頂尖期刊Science的論文指出,只要微量的新菸鹼類殺蟲劑,就會導致食穀性的候鳥體重下降和遷徙延遲,這對牠們在遷徙過程中的存活率和接下來的繁殖表現可能會有嚴重影響。
新菸鹼類殺蟲劑(如益達胺)是在1990年代之後推出的新形態農藥,號稱相對於以往的殺蟲劑(如DDT)毒性低且分解快,因此迅速席捲全球農業市場,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農藥之一。不過近年研究顯示,這類殺蟲劑並非真的如此安全,接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蜂群崩解現象,很可能就跟新菸鹼類殺蟲劑有關。而如今,新的研究證實連鳥類都受到影響。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鼠害一直是農民頭痛的大問題,以往用老鼠藥會造成老鷹間接中毒,但是不用老鼠藥,就只能用鼠籠一隻一隻抓嗎? 實在太麻煩了,用老鷹棲架做生物防治? 但我家這邊沒黑翅鳶怎麼辦? 最好是有一種連續捕鼠裝置,可以在田間自動工作、不用人去處理抓到的老鼠、而且價錢又便宜,有這麼好的東西嗎?
各位,或許還真的有!! 根據一篇今年7月發表在國際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的新論文,德國研究者測試兩款捕鼠陷阱,這兩款陷阱特殊的地方在於,不只可在田間連續捕鼠,而且捕捉到的老鼠可以讓鼠類天敵吃掉,不需要人去處理~ 這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款是自動捕鼠箱(standby‐box),這捕鼠箱有個單向的入口,裡面放誘餌,然後設計了一個可上掀的蓋子,當抓到老鼠時,其他動物可以自行打開蓋子去捕食老鼠(如左上角的4張小圖)。這捕鼠箱已經有商品化,在德國市面上可以買到。
不過研究者認為這捕鼠箱的效率仍不夠好,於是他們設計了第二款的全新自動捕鼠槽(tub‐trap),大約是長寬高各40 cm的槽狀物(除了左上角4張之外的其他小圖)。這個槽狀物要埋進土中,也是有個入口,裡面擺放誘餌,但是有個老鼠跳不出來的露天開口,當有老鼠進入陷阱被困在槽內,其他動物就可以從上方開口把老鼠叼走,像不像是個天敵得來速?!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2014年,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首度證實,有瀕危的黑鳶因老鼠藥中毒死亡,老鼠藥對台灣猛禽的危害才開始受到重視。2015年起由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邀集多個單位,展開大規模的台灣猛禽體內老鼠藥殘留調查,總計檢驗21種猛禽、全台各地200多件肝臟樣本。結果共有10種猛禽、超過6成的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顯示老鼠藥已經普遍進入台灣生態的食物鏈之中,此研究論文在近日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19.07.076)。
本研究的參與單位包括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和鳥類研究室、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等。歷經3年的猛禽樣本收集,樣本主要來自救傷但不治死亡的猛禽,另有部分來自路殺採集或是機場的鳥擊防治措施。猛禽死後經解剖取出肝臟,送往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或是景博科技公司進行14種老鼠藥成分的殘留檢驗。
研究結果顯示,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區常見的5種猛禽中,主食鼠類的黑翅鳶老鼠藥檢出率高達9成,且檢出的平均濃度也最高(211 ppb)。此外,有腐食習性的黑鳶和主食蛇類的大冠鷲,分別是檢出率和平均濃度的第二位,顯示腐食性以及主食蛇類也是老鼠藥中毒的高危險群,並間接證明蛇類可能是老鼠藥在食物鏈中傳遞的重要環節之一。至於在鄉村和都會區很常見的鳳頭蒼鷹和領角鴞,牠們食性廣泛,並非以鼠類為主食,但老鼠藥的檢出率也都超過5成。
5種常見猛禽(BWK黑翅鳶、BK黑鳶、CG鳳頭蒼鷹、CSO領角鴞、CSE大冠鷲)的主要食性,以及肝臟中殘留老鼠藥的平均濃度(mg/kg = ppm = 1000 ppb)。繪圖: 魏心怡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