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鳶01.jpg

【黑翅鳶米的開端】
2018年,一群熱血的霧峰區農會香米產銷班第九班農民們,在五福社區通過農村再生的第一年,透過水保局臺中分局的友善實踐計畫,號召當地的農友集合在土地公廟裡,聽著屏科大野保所的研究員介紹老鷹生態的講座,傳授老鷹棲架設立方法及現場示範。第一根的棲架的位置,就豎立在土地公廟旁的稻田中,這是我們將屏東鳳梨田中的棲架,首次移地試驗在水稻田中,想了解究竟棲架在中部的水田裡到底有沒有用。座位滿滿擠得水洩不通的土地公廟內,這天是我第一回到霧峰見到這群熱情的農民。

當第一根棲架立起來後的兩個月,黑翅鳶來了,由農民自己用手機拍到,樂不可支的跟我們分享他的觀察。隔一年水保局臺中分局安排由產銷班的農民們自己當講師,面對著外縣市來學習老鷹棲架的有志人士,產銷班成員清楚講解說明老鷹棲架如何架設。一轉眼,兩年過去了,我發現老鷹棲架不只是佇立在霧峰的土地上,就連棲架、老鷹也都一併的住進了這群農民的心裡。

棲架教學_霧峰.JPG

【一群熱血又能接受新事物的農夫們】
自然農法是全程不使用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這樣的種植方法並不容易,尤其是雜草的管理、水位的調控是最令人傷腦筋的事情。2015年是五福社區發展自然農法的第一年,就在這個土地公廟周圍的五甲地是最初的發源地。初期招募農民並不順利,2015年剛採用自然農法種植水稻時,產銷班一度被附近農民們責怪得滿頭包,做到都快哭了。起初自然農法的產量不是很穩定,但收購價格卻沒有比較好,但產銷班在霧峰農會的輔導下,自然農法田區慢慢的從5甲、11甲、25甲、35甲逐年穩定的成長著。

這裡的自然農法栽種益全香米,由霧峰農會保價收購,在豐年時雖不若慣行農法的收入高,但在欠年時,收入是可以因為保價收購而彌補回來,對農民的好處是不需要承擔風險。2018年行政院農委會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發布後,農民還可以領友善農法的補助,願意加入的人也變多了。目前整個霧峰,自然農法的耕地從五福社區擴散開來,現在丁台、南勢、北勢都有農民加入,耕地面積也從一開始2015年的5甲地增加到2020年的56甲,總共有50多位的農夫參與其中。

看著產銷班班長胡坤熹的手機螢幕,正顯示產銷履歷的APP畫面,他熟稔的上傳耕種過程的資料和照片,用手機紀錄田區使用的有機資材,開班會就是LINE通知,他還能用手機拍下黑翅鳶的身影。霧峰農會總幹事黃景建說道,「這裡第九班的農民們都很勇於嘗試,很能接受新的東西」。黃總幹事常常穿梭在田區,聽著農民代表和班長在講訴最近遭遇到的問題,想著還能夠怎麼找資源來幫助農民,是當地農民心中最給力的人。

S__40591521.jpg

【黑翅鳶站在棲架上吃老鼠的效果】
2019年9月霧峰區農會黑翅鳶米新品牌發表,目前在台中霧峰地區的棲架約有15根,棲架上的自動相機拍攝到黑翅鳶吃著老鼠和麻雀的影片很多,但對農民來說真的有感嗎,我細聲地問了農民代表和總幹事這個問題,「黑翅鳶幫你們吃老鼠真的有用嗎?」 這時農民代表黃炳南表示,「有些事情聽起來很細微,但其實差很大,舉例來說,當老鼠減少了,田埂就不會隨便破洞阿,這聽起來很細細小小的代誌,但留住了水在田區裡,對雜草生長抑制很有效果,雜草管理對全世界在種田的來說攏是大代誌」。

黃景建總幹事也說,「這裡的農民本來就很團結,而黑翅鳶擔任的是一個畫龍點睛的效果,有了黑翅鳶就像是注入一股活水一般,讓大家有了熱情討論的話題,老鷹看得見、有感、共同參與,每個農民講起黑翅鳶都有自己的一番心得」。「這裡是生活的地方,做這個產生生活的改變,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還有社區的凝聚,這是才是幫助我們最大的,之前沒有去想像到會有這樣社會的力量。除了生態之外、還有生命的意義,平常時變得很有話題,光是黑翅鳶、五甲地的故事大家就講到翻過去了,大家也越來越團結。這裡沒有洗藥,走在田間小路,大家早晚生活不會聞到農藥的味道。黑翅鳶的照片就貼在這個當地信仰中心土地公廟,就連光明燈都越點越多了」。聽到這裡,我覺得很感動,因為這是當時邀約屏科大來講授棲架課程時,從沒預料到的效果。

588.jpg

【從自然農法往有機驗證前進】
自2020年開始,霧峰農會斥資千萬購入加工設備,預計將自然農法的益全香米,全面提升為有機驗證。同時進行產銷履歷和有機驗證,雖然規定更多了,但對農民端而言,耕種方法和紀錄方式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在這裡企業化的經營,立春後、大暑,就是插秧時節,水位調控、代耕時程、雜草管理都由產銷班統一安排。提升為有機農法後,還有機會媒合成為學校的營養午餐。

在這裡有著水保局友善實踐計畫、屏科大老鷹棲架技術導入、霧峰農會給力的支持、百甲良食的30間企業加入認養田區、還有許多其他的單位都在這裡投入和陪伴。田間因友善耕種而熱鬧了起來,根據生態觀察者李璟泓的紀錄,田區的鳥類目前已記錄到47種,其中17種會利用棲架,猛禽類除了白天的黑翅鳶、紅隼,晚上還有貓頭鷹褐鷹鴞。

黑翅鳶就在土地公廟周圍築巢,3年來已知有4次營巢,繁衍出12隻黑翅鳶幼鳥。農民代表黃炳南說,「最高紀錄曾在棲架上看到黑翅鳶爸爸、媽媽、帶著三個小孩,一家五口全擠在棲架上頭」。當田區有黑翅鳶繁殖時,代表的是田區中豐富健全的生物多樣性正支持著這整個生態系統。我不禁感嘆,在這裡生活的黑翅鳶說真的有點幸福,不用擔心食物安全、有棲架可以停歇、要生小孩時農民還會特別守護避免干擾。如果我是黑翅鳶,我可能也會想住在這裡吧,在這裡有美好的人兒、好美的田區,是讓人和鳥都可以安心的好地方。

102772880_753000895444525_1759438179948865150_n.jpg

 347DD379-585D-422D-A098-F60849CE41F4.jpg

messageImage_1592270401617.jpg

5243544E-0128-4A7D-924B-C1F5AE59497E.jpg

【黑翅鳶小檔案】
2000年起黑翅鳶首次出現在台灣西南沿海,應屬自然擴散出現,現族群已涵蓋至全台灣平原地區,被列為二級保育類動物。習性是以鼠類為主食,當捕捉老鼠時,有懸停覓食習性,喜歡站在制高點,因此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自2017年開始利用黑翅鳶習性在田間設立老鷹棲架,吸引黑翅鳶前來捕捉老鼠,透過猛禽生物防治的方式,希望能降低田間老鼠藥的使用。

【老鷹棲架的做法及架設】
空曠田地都可以架設,棲架高度設定在6-9公尺,配合黑翅鳶喜歡站在制高點的習性,架設時須遠離電線杆、樹木和住家。為了守護老鷹的生態,架設棲架後附近的田區不可使用老鼠藥,以避免棲架成為生態陷阱。
 

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林惠珊
圖:水保局臺中分局、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05270526.JPG

IMG_2956.JPG

arrow
arrow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