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中國時報鳥記者的報導

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關心熊鷹保育的問題

目前熊鷹面臨的獵捕壓力超乎想像

但牽涉到排灣族和魯凱族傳統佩戴鷹羽的習俗

因此絕不是請森林警察加強執法就可以解決問題

也希望大家不要指責或以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個羽毛文化

其實我們認為熊鷹保育和傳統文化是可以並存的

例如訂定配額

在婚禮或慶典前可申請捕捉

輔導獵人使用不會受傷的捕捉方式

取得羽毛後轉送收容單位

等待熊鷹羽毛長齊後再野放

至於羽毛如何分配

誰可以戴誰不能戴

或者是羽毛要採用租借的方式

這就交由部落會議來決定

以上只是舉例

關心動物福利的人也許不能認同

但我想方法其實有很多

透過廣泛的討論一定會有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辦法

最終的目標都是希望原住民繼續維持其文化傳統

而熊鷹也能夠永遠在台灣的森林中當霸主!

(美國的印地安人同樣有配戴鷹羽的習俗請參考最下面一則剪報)

 

文:洪孝宇

 

這是一隻疑似中獸鋏而斷趾的熊鷹

 

--------------------------------------------分隔線------------------------------------------------------- 



一級瀕絕動物 全台僅1400多隻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9/11 05:30 莊哲權/台東報導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熊鷹被列為一級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除了受馴鷹人及標本商的青睞以外,鷹羽頭飾更是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在面臨強大的獵捕壓力下,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希望藉此取得生態保育與傳統文化的平衡。

林務局委託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進行熊鷹生態調查,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由孫元勳教授帶領調查小組,在屏東、台東山區進行研究,據孫元勳「較樂觀」的估計,目前全台熊鷹約有一千四百多隻,又以台東密度最高。

孫元勳表示,熊鷹亞成鳥在黑市每隻售價都在兩萬五千元以上,廿年前每年至少有十隻以上的仔鷹被獵捕販售。熊鷹羽毛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重要飾品,象徵崇高的身分和地位,在傳統中被視為靈鳥,配戴熊鷹羽的身分與數量都有嚴格限制,獵捕熊鷹更被視為禁忌。

但近來傳統式微,人人以擁有熊鷹羽頭飾為榮,在鷹羽黑市裡,最高貴的一對鷹羽可達三萬多元,過去十年內,在屏東、台東的捕獲數量,每年達廿到五十隻。

孫元勳指出,維持最小存活族群是保育稀有物種的首要工作,如何在兼顧熊鷹族群永續和傳統文化保存的精神下,取得互信和共識,讓熊鷹能世代翱翔在台灣森林裡,是必須持續努力的課題。

------------------------------------------------------分隔線----------------------------------------------



森林霸主熊鷹 育雛、除蟲生態全紀錄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9/11 05:30 莊哲權/台東報導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熊鷹,台灣最大型的居留性猛禽,堪稱是集神秘與尊榮於一身的天空霸主,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在屏東、台東山區,調查熊鷹生態,揭露熊鷹「私生活」,讓人類對這種威風凜凜的森林老大,更添敬意。

這裡有熊鷹!屏科大野保所的助理研究員黃永坤、洪孝宇在突出峭壁的一株灰背櫟樹上,發現熊鷹巢位,兩人冒險爬上樹裝設自動相機,此時,母鷹已在上空盤旋警戒。

「轉頭時恰好看見縮翅對著我的臉俯衝而來的母鷹,很恐怖。」黃永坤說,當時熊鷹媽媽連續俯衝,一個巨型身影、一對銳利的鷹爪直撲而來。所幸,後方的洪孝宇不斷揮動樹枝掩護,否則即使沒有慘遭鷹爪,也會跌落深谷,性命難保。

洪孝宇表示,在山上觀察熊鷹,必須耐得住寂寞,抵抗台東的焚風,下大雨時,要面對不知該留守還是撤退的兩難,有時還會有不懷好意的虎頭蜂在偽帳旁虎視眈眈。

不過,「當看到熊鷹媽媽育雛的溫馨畫面,及熊鷹寶寶振翅學飛的那一刻,再怎麼苦也都煙消雲散」,黃永坤說,他大學時在南迴公路首次看到熊鷹,就深深著迷,這次能夠完整觀察牠們的生態,更是榮幸。

根據他們的觀察,熊鷹大約在十二月就開始築巢,隔年一月下蛋(只生一顆),孵蛋約需四十二天,育雛要八十天,整個繁殖季長達五個月。

洪孝宇表示,熊鷹育雛採男主外,女主內,也就是孵蛋、餵養幼鳥和巢位警戒,都由熊鷹媽媽負責,熊鷹爸爸則外出打獵,在巢外將獵物交接給老婆。

熊鷹的菜單,哺乳類以大赤鼯鼠及赤腹松鼠居多,另外還有台灣獼猴、長鬃山羊、山羌等的幼獸,甚至是食肉目的麝香貓、黃喉貂的幼獸,也都上了熊鷹的餐桌,而鳥類則有藍腹鷴、深山竹雞等等。

另外,他們還觀察到一個有趣的行為,熊鷹媽媽每隔兩三天就會帶回一節新鮮枝葉,這些綠巢材可不是給小鷹舖床用,而是因為沒吃完的獵物容易孳生寄生蟲,熊鷹媽媽挑選帶回的樹葉種類,有良好的除蟲效果,這就是大自然物種的奧妙。

 

----------------------------------------------------分隔線------------------------------------------------

 

聯合報1997年的報導(感謝Birdy提供)

雖然環境和狀況有些不同

台灣沒有這麼多圈養個體或屍體可以提供羽毛

但美國人尊重傳統文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以下是網友提供的連結

http://www.fws.gov/mountain-prairie/law/eagle/

http://www.denverpost.com/ci_132429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wcraptor 的頭像
    iwcraptor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