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1/20-21)在東海大學舉辦的"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是台灣生態研究領域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年參與人數都逼近千人,今年更是別開生面舉辦台灣第一屆紅外線自動相機攝影比賽,許多生態研究者過去已累積大量的自動相機照片,正好趁此機會把精采照片跟大家分享,根據主辦單位統計,這次比賽共投稿照片組128件,影片組117件,競爭非常激烈~

究竟什麼是紅外線自動相機呢? 其原理是將自動相機架設在山林野地之中,當紅外線感應器偵測到鏡頭前動物的移動時,會觸發快門進行拍攝。透過自動相機,我們可以了解有哪些動物出沒在深山之中,偵測野生動物的種類及出現頻率,也可以用來觀察野生動物的行為。早期的紅外線自動相機是裝底片的,一次只能拍36張就必須等研究人員上山換底片,近年來數位式自動相機逐漸普及而且功能越來越強大,只要記憶卡容量夠大,可以持續拍攝上千張照片,也就成為現今研究野生動物的利器~

本研究室2012年曾在屏東的一處黑鳶巢上裝設自動相機,是台灣的學術界首次利用自動相機來記錄黑鳶的繁殖過程,總計1個月的期間拍攝6000多張照片,其中有許多珍貴的黑鳶育雛影像和行為紀錄,因此當然不能錯過這次的自動相機攝影比賽。我們一共選了3張照片參賽,果然也不負眾望,勇奪照片組的第二名!!

 

頒獎典禮的現場

5831  

這台自動相機的主要用途是在拍攝黑鳶鳥巢中的情形,發現黑鳶媽媽和黑鳶爸爸在育雛上的分工合作,也發現黑鳶媽媽除了接收黑鳶爸爸提供的食物、攜帶木條巢材之外,還會不時的攜帶各種巢材料回來,包括布料、塑膠袋、瓦楞紙等,非常有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系列的黑鳶鳥巢照片吧

首先分享的是這次在動物行為研討會的自動相機大賽中得到第二名的作品,照片說明:黑鳶經常使用紙箱、塑膠袋和布料作為巢的內襯,這隻黑鳶親鳥帶回一塊瓦楞紙版。

1609773_670898519598701_1169185766_n  

很有意思吧  :)  其實還投稿了另外兩張經典之作,這黑鳶遺珠,也在這裡跟各位分享

1609804_670898516265368_369568892_n  

1514238_670898529598700_1560554696_n  

黑鳶真的很可愛吧,透過相機可以知道幼鳥一天索食幾次,和晴天雨天間的關係,也可以逐漸地觀察到從白絨絨幼鳥到長大的樣子,但特別提醒,這項研究是有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申請通過保育類野生動物利用,特別申請許可證的喔。幼鳥後來兩隻都順利平安地長大,離巢了  :D  
黑鳶身上的數字稱為翼標,是用來進行個體辨識用的,標定在翼膜上,隨著幼鳥逐漸長大離巢,仍然可以透過翼標數字得知幼鳥是否在野外會被攝影師拍到,了解個體的存活情況,這在研究上也是常用在猛禽的研究手段,這也是有進行研究申請的喔。

 

DSCF2691  

這個巢離地約15公尺高,裝設自動相機的過程其實非常有挑戰性,但是看到這些精采的照片,透過資料分析後,能夠讓我們更了解黑鳶的繁殖生態,是相當值得的~

 

文:林惠珊、洪孝宇      圖:自動相機由洪孝宇、汪辰寧架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