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2014年的熊鷹保育論壇之後,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在上周六(12/16)再次舉辦「重現排灣族傳統熊鷹文化-部落領袖座談會」,邀集超過50位排灣族各部落領袖(mamazangiljan),討論如何維持傳統羽毛文化並兼顧熊鷹保育,有許多部落領袖穿著傳統服飾出席,藉此表達對此座談會的重視。

座談會大合照

 

熊鷹是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動物,同時也是排灣族和魯凱族傳統文化中的神聖動物,因此熊鷹羽毛頭飾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鳥類研究室的孫元勳教授從2005年起就開始研究熊鷹的生態、民族動物學與狩獵壓力,其研究顯示,熊鷹遭受盜獵與棲地喪失等威脅,族群出現衰減跡象;而其中盜獵的壓力來源之一就是地下羽毛交易。事實上,過去嚴謹的羽毛配戴規範是具有永續利用的精神,且不至於犧牲動物,但近年來配戴羽毛的風氣逐漸改變,造成熊鷹羽毛需求量提高,已經威脅到野外熊鷹的生存。

許多部落領袖都盛裝出席

 

經過孫老師的說明,部落領袖們其實都認同熊鷹瀕危的處境,也一致同意文化保存和熊鷹保育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孫老師在會中提出成立熊鷹羽毛庫房的構想,就是收集全台各動物園和救傷中心裡圈養熊鷹的自然落羽,作為羽毛的合法來源。現場也展示由工藝師鍾金男先生繪製、極為逼真的仿真羽毛,徵詢部落領袖的意見與接受度。在會中也邀請祁偉廉獸醫師分享羽毛保存和修復技術,部落領袖們反應相當熱烈。

孫老師介紹熊鷹生態和生存危機

 

孫老師的熊鷹羽毛庫房構想普遍獲得部落領袖肯定,也有不少人對仿真羽毛的逼真程度感到驚艷,座談會中的發言相當踴躍,不過關於羽毛申請的方式、時機、申請人資格的認定等,後續仍需在各部落做更細緻的討論。保育主管機關,林務局的夏榮生組長也強調,每個族群有自己的文化,政府都給予尊重,今日提出的是羽毛來源的替代方案,但文化的傳承仍需各部落去凝聚共識,外人無法干涉。

現場展示熊鷹自然落羽以及仿真羽毛

 

因為熊鷹羽毛庫房的自然落羽還在收集中,仿真羽毛的適用性、以及羽毛的申請方式也須討論,因此目前尚未開放申請。但今日的座談會已經是個好的開始,期盼藉由廣泛的討論和意見交流,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找到方法,讓熊鷹族群與在地傳統文化共存共榮。

分享原民電視台在當日拍攝的新聞畫面,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除了野外的熊鷹生態調查,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部落作溝通,雖然進度緩慢,但我們努力的腳步未曾停歇。

祁醫師相當生動的介紹羽毛保存方式

 

來義鄉羅安吉大頭目以排灣族語講述羽毛文化的由來和意義

 

座談會的發言相當踴躍

 

孫老師與部落領袖會後合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