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麻鷹(黑鳶)探尋之旅,2015/2/1-2/5 共計5天。參與者:屏科大野保所鳥類室的畢業生們共7位,洪孝宇、謝季恩、林惠珊、曾建偉、蔡其芯、陳宏昌、青佳苓。由於我們仍然從事研究保育相關工作,包括在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服務、 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專職、 鰲鼓濕地粉絲團的環教人員,因此一邊走訪交流一邊學習是此行的重點,我們的鳥導 陳佳瑋(Peter Chan) 是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的成員,也為我們安排了很不一樣的香港麻鷹探尋行程,不同於一般逛街SHOPPING,自費的我們因為都在郊區濕地之中,而很少花錢的機會,但卻也看到了一般遊客所沒看過的香港。

五天內走訪西貢碼頭麻鷹節、米埔濕地、大埔滘自然保護區、塱原濕地、和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部分成員及專職聚餐、香港公園、赤柱沙灘、馬己仙峽黃昏聚集、香港夜景、九龍公園、CANNON麻鷹攝影展。 從西到東、從北到南,這行程真的是太精實了!!!!

香港的麻鷹就是台灣的黑鳶,長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在香港有留鳥及候鳥兩種族群,由於月份別的關係,現在這個月份在香港的麻鷹算少的,但卻也隨隨便便就突破在台灣任何一個聚集地的數量,讓人羨慕。

10838183_872843289433341_6581652729831287557_o  

◎西貢碼頭的麻鷹節
由 Eco-Education and Resources Centre (ERC) 組織舉辦的麻鷹節,有藝術家進行麻鷹的裝置藝術、拼圖闖關遊戲、小朋友紙上彩繪、還有解說、猛禽商品販售攤位,ERC的朋友們一直很欣羨的說台灣的猛禽商品比較漂亮。這個活動舉辦在本來就有市集的地方,有職業病的我們,一邊端詳人潮來去、一邊看著滿天的黑鳶,牠們就睡在對面的麻鷹洲上,周圍甚至有小船營運是專門帶遊客去遊覽麻鷹洲和附近海上景點的。

01  

◎米埔濕地一整天
米埔濕地在香港及深圳的交界,濕地旁有許多魚塭,魚塭周圍有防鳥措施,也有一個人工蓮花池,但大多為天然泥灘濕地,充滿了水鳥及彈塗魚,我們走訪經過浮橋通往賞鳥屋,賞鳥屋不會悶熱非常舒服,主要是有底下通風設施,但有看見三位非法捕魚的人,因此鳥導PETER報警處理。在這裡有專門的魚塭是給鳥吃的會進行水位調控、也有看見專門的人員提供野鳥食物(但其實我覺得米埔的天然食物很夠了)。

02    

◎大埔滘自然保護區
拍鳥的香港人很多,也有許多外國人特別來賞鳥,入口處架設了一台自動相機,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比YA,還有一本小本子放在巡邏箱中,讓厲害的鳥人填寫觀察到的特殊鳥種,在這裡有許多的山鳥,我們也看得很開心,還在小水塘中看到香港特有的蠑螈,一台香港大學生物系的車子停在附近,後來才知道原來香港並沒有鳥類相關的研究單位,他們是來做植物調查的。  

◎塱原濕地
在這裡有菜園好多水鳥及椋鳥都在這邊,停滿了電線桿,菜園的兩邊有殺草劑噴過的痕跡,許多螺類也死亡了,後來問過觀鳥會的VICKY才知道,這裡仍然是慣行農法,只有最裡面一片香港觀鳥會特別種植給鳥吃的台灣稻米是採取友善農法,但由於水質的問題因此是無法通過有機認證,專職VICKY也有提到,塱原濕地種稻子給鳥吃的專案,過去只是單純的付錢請農友耕作特定地區,但看見台灣許多友善農作的案例之後,也體認到惟有保護人的生計才有辦法做到現地的保育,因此現在也希望能夠說服讓更多的農友加入友善農作的行列。塱原濕地的行程,最殘念的是我沒有在濕地入口吃到10元豆花任食(吃到飽),當時已經關店了!!!

03

◎麻鷹小組部分成員及專職聚餐
人與人的交流是最開心的時間,專職不常加班讓人欣羨,觀鳥會的專職人員就有13位,而且香港大部分的保育案子都是政府提供,而且是為了鳥的,而不是為了人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原本以為米埔的魚塭養魚給鳥吃、塱原濕地種稻子給鳥吃,都是為了人而做,可能是希望能夠降低周圍的農損壓力而生,但其實不是,就專門的是為了鳥讓牠們可以在香港飽餐一頓。目前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小組共有10位,這趟認識了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的劉家浩、楊莉琪(VICKY)、還有一位羅嘉怡姊姊。除了與麻鷹研究組交流外,這趟旅程中陪伴我們的還有第一天及最後一天伴遊的小楊哥和小楊嫂。

◎香港公園紅耳鵯活動
每周三固定進行的定點例行活動,想來的民眾都可以一起在香港公園觀鳥,鳥友們帶著單筒幫忙解說,並且有折頁發放,在這裡可以看外來種(小葵花鳳頭鸚鵡)、本土種、還有一個鳥園,不過我對圈養的鳥沒興趣,但對於例行活動每周定點可以長期舉辦覺得不簡單。

03    

◎赤柱沙灘
在這裡我們去見了PETER觀察8年的小鷹和6年的大麻,就像是朋友般的PETER在跟我介紹他們兩位,習性、外型、喜歡停棲的位置、從羽毛狀態觀察牠們的心情反應,有意思的不只是這對麻鷹,而是這份熱情,大麻和小鷹站在不同位置時,我們拆成兩組,隨時告知另一組人起飛或停棲狀況,PETER對我說,多年來他就一個人站在這裡觀察,很難得有夥伴可以一起觀察。他燦爛的笑著問我 開心嗎? 一股難以言喻的心情,我傻住了,是因為人與鷹的連結而感動著。

◎馬己仙峽黃昏聚集
在馬己仙峽最大量時可達800隻,這次到訪的月份數量約200隻,但好近的距離、都會區中到處都是飛行中的麻鷹,甚至在大樓反光玻璃中就可以賞鷹的狀況讓人羨慕。一個碗狀的山坳,一隻一隻的麻鷹一邊遊戲一邊回來聚集,PETER問我,他們有兩種計數方式同時進行,一種是分前後左右+1 -1的進行著,一種是每十分鐘點記錄一次最大量,他不理解為何+1 -1,我告訴他是因為有時黑鳶不會群起飛舞,當知道夜棲地在哪時,計算進入與出去的數量可以大概得知夜棲族群的大小,但仍會有漏網之魚從我們所沒看到的地方飛回來聚集,當群起飛舞時比較容易獲得最大量,但有+1 -1的資料至少就算沒有群飛也有一個大概的數量。在這裡的黃昏聚集地PETER一直說,現在這個月份麻鷹已經很少了,這..... 對我來說已經是盛況,讓我覺得很近又很興奮。

◎香港夜景、九龍公園、CANNON麻鷹攝影展
是在都會區逛逛的行程,麻鷹攝影展主要是由兩位PETER的朋友(孔思義及蘇毅雄)所拍攝將照片放大在創作中心中展示,主打是香港都會區和麻鷹那麼接近的景象。也意外在影片中發現攝影者頭戴著台灣老鷹想飛的頭巾,真是漂亮啊!! :D 老鷹想飛真是幸運,有何華仁大師的加持。

05

香港的麻鷹=台灣的黑鳶,如果你問我在這兩地間觀察著他們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在哪裡,我想是心靈上那份對土地情懷的差異,在香港居住的麻鷹是習慣在香港生活的,在台灣生活的黑鳶,可能是喜歡在台灣生活的吧。至於為何香港麻鷹那麼多,台灣黑鳶那麼少,再讓我來好好想想吼。 西貢碼頭魚雜現賣現殺現丟,可能是一個因素。在港區我發現商船、漁船、交通船混合在一起,和台灣景象大不同,維多利亞港也很多黑鳶前來覓食,在台灣還有多少個漁港現賣現殺現丟呢? 有充足的食物來源而且食物無毒新鮮可能是因素之一吧。

整體而言,香港的東西很好吃,尤其是波蘿油和港式點心,但物價不便宜,在市區滿街的中國人在買水貨、到處都是周大福和周生生的金飾店讓人傻眼。全程我們一共看121種鳥,300-400隻不同個體的麻鷹,最重要的是結交了PETER這位好朋友,他的熱心和熱情,而且才23歲,就已經觀察很多年了,很有意思的朋友。去他家玩時,看了很多珍藏之外,他有許多台灣的書籍和黑鳶雜誌報導,他影印給了我當時沈振中大哥和許詩詠小姐一起觀察麻鷹的過程報導(下圖左為報導中照片),以及後來因此成立了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的過程,或許這次沒見上許詩詠小姐有些可惜,但卻也為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能夠持續每個月進行一次例行黑鳶黃昏聚集調查而感到開心,我們兩位晚輩見面也是難得又很棒的緣分。

當年的沈大哥和許小姐的交流,今日我及屏科大、猛禽會夥伴們能夠和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的PETER及小組夥伴們一起交流分享,在前人的耕耘奠下基礎之下,我們延續而進行著,因此有更多的收穫,我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互相分享是此行最美的回憶。

page 

10409373_862590217096196_1821933613769958495_n

       

未命名  

文:林惠珊 圖:林惠珊、謝季恩、洪孝宇、蔡其芯、陳宏昌、灰階照片翻拍自香港觀鳥會會員通訊181期

影片:陳宏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