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的研究總需要許多青春肉體熱血青年投身其中,讓我們來看看屏科大鳥類室接受雪管處的委託,在武陵地區研究黃魚鴞的鴞郎們的心路歷程,一起來起鴞~

IMG_3142

背負無線電發報器的黃魚鴞振翅高飛,後方是汪辰寧

 

念好久的畢業感言  文:汪辰寧

當初會想研究黃魚鴞還是拜孝宇學長所賜,是他引領我進入黃魚鴞的世界。還記得最早進行研究時的心情,想想都覺得有些好笑,那時的我對於黃魚鴞的認識僅僅在於圖鑑上或是其他照片上的模樣而已,每次巡溪只要發現一點點的活動痕跡,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的興奮,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始懷疑,黃魚鴞是不是在不遠處監視著我的一舉一動,但就是從不露面。這樣的日子至少過了半年,在還沒見到黃魚鴞本尊之前,卻早就不知道在夢裡見過多少次了。

長時間全心全意投注於某個物種的研究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尤其是聽到當年一團小毛球的雛鳥現在已經在遠處開枝散葉為人父親的時候,莫名地有種自己當爺爺的感覺。而當發現我們追蹤時間最久的一隻黃魚鴞為了她的孩子盡心盡力,到最後連自己的命都賠進去的時候.....真的很心酸。在佩服一個母親偉大的同時,也不止一次罵她傻罵她笨,就好像心頭肉少了一塊似的。有些人很羨慕我可以天天跟黃魚鴞為伍,近距離觀察黃魚鴞的生態,但其實野生動物研究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這麼浪漫,在漫長四年多的研究當中,每晚跟我一起吹著刺骨寒風的,絕大多數是我苦命的機車以及嗶嗶叫的無線電接收器而已。

在野保所求學的這幾年,能夠過得如此歡樂真的要感謝很多人,要一一列出的話我想篇幅大概會比我的論文還多吧。因此,雖然只能提到大項,但是我想只要有參與在其中的朋友,一定能感覺到我最深刻的感恩之意,對吧!!感謝孫元勳老師的鼓勵以及研究上的協助,感謝雪霸國家公園在經費上的支持,感謝在武陵的大哥大姐們在生活上的照顧。感謝下雪的武陵,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雪,只是心裡很OX的是為什麼旁邊不是正妹。感謝半夜不睡覺,陪我收無線電的朋友們,不論你們是擔任駕駛,還是單純的來打醬油我都很感謝你們,因為一個人收無線電實在是太無聊了。

感謝陪我在武陵上山找巢下溪看鳥的弟兄們,野外研究最讓人興奮的就是這種探險的感覺。感謝最後一個月跟我一起在鳥店聊天打屁搞統計的諸位戰友。感謝每天晚上在空中相見的蘋果樹,感謝什麼我就不便說明了。感謝我的狗白蘭地,謝牠幹嘛?因為牠在最關鍵的時刻很稱職的被我們拿來當作紓壓的對象。感謝初音未來,沒想到邊聽初音邊寫論文的效率竟然如此神速。最後,很幸運的可以加入鳥類研究室這個大家庭。這個奇怪的地方總是充滿莫名的歡笑,就連三更半夜在研究室趕論文的時候,都會迴盪著奇特音樂以及狂野的氛圍。你看,我都沒有把人名列出來就寫了快一頁,我想還是快點打住比較好。總之,國中課本中有提到,當要謝的人實在是太多的時候,那就…謝謝指教。

  

DSCF9919

追蹤黃魚鴞要晝伏夜出,在冬天非常考驗意志力   

DSCF1336

寒流來時連武陵都會下雪

DSCF1433

 白雪覆蓋的森林宛若仙境,但也冷到靠北

 

人生就是要熱血  文:洪孝宇

我從2004年進入野保所,決定要做黃魚鴞的研究,至今也將近10年了。當初懵懵懂懂,就是憑著一股熱血以及孫老師的自信,展開武陵地區的黃魚鴞調查,結果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只目擊黃魚鴞3次、撿到幾顆食繭和羽毛,最後不得不更改研究方向,而接下來的幾位研究生也都鍛羽而歸,「武陵的黃魚鴞」這個題目遂成為研究室裡難以攻克的天險。當時的黃魚鴞就像行蹤飄忽的魅影,只偶然遺留蛛絲馬跡,提醒我們牠的確存在。

幸好,這個世界還是有不怕死的研究生。我真的很佩服汪辰寧,他賭上畢業年限,直接休學長駐山上,不斷的觀察、設計、改進捕捉方式,承受陷阱一直落空的打擊和時間流逝的壓力,好在他有跟孫老師一樣樂觀的個性和打死不退的拚勁,總算在大半年之後成功繫放到第一隻黃魚鴞。掌握關鍵的捕捉技術之後,武陵的黃魚鴞研究終於能夠正式啟動,透過無線電發報器的追蹤,黃魚鴞的生活再也不是秘密。

我在2010年再度參與黃魚鴞的研究,那是汪辰寧抓到第一隻黃魚鴞的隔年,無線電追蹤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雖然無線電追蹤聽起來很酷,但是必須要配合貓頭鷹日夜顛倒的生活,到了冬天更加辛苦,記得有一次強烈寒流來襲,武陵都下雪了,汪辰寧仍然在半夜騎機車追蹤到10公里外的思源啞口,回到工作站時連眼鏡都結了一層冰,但是只能喝喝熱茶罵罵髒話,還是要繼續下一個時段的追蹤。

無線電追蹤最讓我們緊張的狀況,就是目標連續好幾天沒有移動位置,這可能代表母鳥已經開始孵蛋,也可能是發報器脫落,但最糟的情況就是目標個體死了,所以遇到這種狀況一定要去現場確認。然而鳥是有翅膀的,牠們振翅一飛可以到的地方,我們可是得找路、砍草、拉繩索還不一定能到,加上無線電定位的準確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山谷地形還會讓訊號不規則反彈,有時好不容易挺進到目標地點,才發現訊號是來自對面的山壁反射,這時也只能摸摸鼻子,再重新定位。

繁殖觀察是整個研究的重頭戲,透過無線電我們總算能夠找到牠們的繁殖巢樹,首次發現原來黃魚鴞在中海拔地區是利用巨大枯立木的斷面來繁殖。要攀爬這樣的枯立木也是一大挑戰,所有的攀樹器材和技術都派不上用場,只能靠著榔頭和大鐵釘一根一根往上爬,也算我們運氣好,幾棵枯立木都沒有腐朽得太嚴重,讓我們能夠順利的架設監視器和繫放幼鳥,並且獲得育雛的食性資料。幾年的研究期間,我們記錄黃魚鴞從搶地盤、換配偶、繁殖、育幼到幼鳥獨立,有連續繁殖3次的母鳥最後遭逢不幸的哀傷,也有消失音訊的幼鳥被發現在外地成家的驚喜,曲折的魚鴞故事連我們自己都感到揪心。

有一本猛禽教科書提到: 「選擇研究猛禽的科學家,其學術之路天生就是受限的(註)」,直接點明了研究猛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僅研究過程非常辛苦,也很難獲得統計上足夠的樣本數,因此很多學者對於這類型的研究是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孫老師的研究題材從黃魚鴞、熊鷹到近年的黑鳶,都是大型、稀有而且面臨嚴重生存危機的猛禽,或許這就是身為保育學家的使命,這些研究成果或許難以發表在頂尖的學術期刊,但是對這些瀕危物種的保育卻有著重要的價值,而讓這些大型猛禽永續生存,正是整個生態系健全的指標。

黃魚鴞,這個在研究室(也在我的人生中)懸宕多年的神秘大鳥,我何其有幸能夠實際參與牠生活史的解謎過程,也是圓了我研究所時期改題目的遺憾。還好我們有堅強的研究團隊,包括擔任冷面笑匠和心靈導師的孫老師、嘴砲和耳包無敵的汪辰寧、隨時都能夠歪樓的曾建偉、總是讓人想吐槽的陳宏昌、以及個頭嬌小看不出能跑野外的劉依昕,我們一起完成了許多艱難的任務,算一算我們這幾年從屏東到武陵不下百次,比回家的次數還多,最後能夠讓孫老師完成這本書,記錄我們曾經付出的時間和心力,我想也是很值得了。這段在武陵的日子,想必會成為我這一生中重要的回憶和養分,人怎麼能夠不趁年輕的時候熱血呢?


註: 2007. <Rapto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73-74 pp.
And, one should at least consider this before investing further in studying raptors. By electing to spend time, or a lifetime, studying birds of prey, raptor researchers “choose” to become inherently challenged scientists.

DPP_0056

 洪孝宇準備將黃魚鴞野放

DSCF2960

遇到這種枯立木,只能用大鐵釘一根一根往上爬,榔頭敲沒兩下手就軟了 

DSCF9985

在樹上工作需要膽大心細

DSCF0349

有一陣子瘋狂在尋找脫落的發報器,困難度只比大海撈針容易一點

 

灰林鴞才是我的歸宿啦  文:曾建偉

說真的,「武陵」與「黃魚鴞」這兩個詞,在我22歲以前的人生是非常遙不可及的。進野保所前,我不曾到過武陵,而黃魚鴞對我而言更屬於「幻獸」般的物種,實在無法想像有一天我能與牠有一面之緣,甚至能夠進一步的觀察牠的生活點滴…

在此我要先自首一下,老實說在最初進野保所時,我的研究目標是鎖定在灰林鴞的,然而因緣際會被「蛤仔」景程學長抓上武陵調查,此時孫元勳老師又帶著招牌微笑對著我說:「包子,既然都要常常上武陵了,那就做黃魚鴞的題目吧!」,就在這懵懂又興奮的情形下,開始踏上我追尋黃魚鴞的奇幻旅程啦~

然而,雖然學長們口口聲聲說著「黃魚鴞喔~普鳥啦~」,但菜逼八的我在武陵過了好幾個月還是無緣相見,偶爾在巡溪的過程中能看到黃魚鴞的大便我就謝天謝地了。終於在2007年1月,黃魚鴞終於給了我不到「1秒」的時間一睹其廬山真面目!當時那種興奮到發抖的感覺,至今仍記憶深刻啊!

設法捕捉黃魚鴞的過程並不順利,雖然有時會發現蛛絲馬跡,但陷阱旁架設的自動相機卻未曾拍攝過黃魚鴞光臨的身影,因此每個月的調查心情大概都是陷入「期待、等待接著受傷害」的輪迴,就在你不舒服、我很難過的狀況下,一年後我又回頭追尋灰林鴞,而那又是另一篇故事了…。雖然換了題目,但我仍持續參與武陵調查,沒想到這之後反而跟黃魚鴞有緣了起來,在調查途中巧遇黃魚鴞的次數變多了,除了牠很不小心的被我拍攝到之外,甚至目睹了三隻黃魚鴞一同噴出林子的驚人畫面!只能說,這就是人生啊~(菸)。

時間來到2009年的秋天,在鴞郎小汪(汪辰寧)的爆肝衝刺下,成功的繫放了武陵第一隻黃魚鴞!就此展開武陵地區黃魚鴞研究的新頁!我們才知道,黃魚鴞原來離我們這麼近!原來黃魚鴞真的是普鳥啊~(大誤)。透過無線電的追蹤,我們能更輕易的掌握黃魚鴞們的行蹤,印象深刻有次我在入夜前來到黃魚鴞的日棲點旁,想要觀察他們剛入夜時的行為,車子停好沒多久,便聽到這對黃魚鴞開始開始互相鳴叫起來,且沒想到黃魚鴞鳴叫的距離離我很近,低頻的「虎胡~」叫聲頻頻的震動著我的耳膜,當下的我好想跟著大叫,但還是必須壓抑著興奮的心情,靜靜地觀察他們的行為。

2010年是黃魚鴞研究豐收的一年,這年研究團隊很幸運的完整記錄到黃魚鴞育雛的過程,這年惟一較負面的消息是,我被國防部追去當兵了…;雖然自己來不及參與到這段精華研究過程,但還好我退伍後孫師又給了我機會上武陵支援調查。幾年下來,在武陵地區已經很少有研究團隊不認識黃魚鴞了,我們也了解到黃魚鴞彼此間的愛恨情仇是多們的驚心動魄。我在此就先賣個關子,請各位讀者務必親自翻開這本書,透過文字與圖片,感受武陵的美麗、黃魚鴞的魅力、研究人員的努力;這是我們的島,我們的台灣,希望您閱讀完這們書後,會以台灣有如此的豐富生態、可愛的人民為榮,謝謝您!

DSCF8163

曾建偉發現武陵第一棵魚鴞巢樹(是不小心的) 

DSCF8208

魚鴞的故事充滿著悲歡離合,有時也會讓我們不勝唏噓 

DSCF3759

看到小魚鴞平安長大離巢是研究中最開心的事(孫老師被晾在後面)

DSCF6449

用雪做的鴞簡稱...

 

 ======================================

看文這系列的研究生及研究助理撰寫的 "鴞郎" 文章是不是也讓你覺得很熱血呢,這些鴞郎們熱情前仆後繼而來的進行調查,讓暗夜迷禽黃魚鴞在台灣的生活得以揭密不少,還有更多有意思的鴞郎研究過程及研究成果,都記錄在暗夜迷禽黃魚鴞一書及DVD之中。 預計2014年12月3日起開始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陸續鋪貨,在台北的粉絲們也別錯過唯一的一場簽書會暨影片發表會,讓我們一起來起鴞~吧。

歡迎加入屏科大鳥類研究室的粉絲頁了解鳥類調查的第一手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iwcrapto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