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雪山嬉遊記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高海拔地區,發出 唧~ 單音的台灣朱雀(原稱酒紅朱雀),擁有一身華麗的羽色,公鳥全身羽毛呈現鮮豔的酒紅色,還帶著略為粉紅色的眉毛,這是台灣朱雀典型公成鳥的羽色。

酒紅朱雀公成鳥是酒紅色的IMG_8444  ←酒紅朱雀公成鳥

在台灣野鳥圖鑑上,說明台灣朱雀的公鳥全身呈現酒紅色,母鳥則全身褐色,但其實不然。根據屏東科技大學近幾年在雪山上的鳥類繫放研究中顯示,台灣朱雀的幼鳥在 9-10 月之間大量離巢,這些新生的台灣朱雀居然全部都是呈現褐色的,是怎麼會新生的朱雀通通都是母的呢?? 而且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一隻個體,居然在不同的年間捕捉到,體色從褐色居然轉變成酒紅色了,一開始還以為是記錄錯誤,後來將照片都調出來看,這才發現同一隻個體真的會從褐色變成酒紅色。

因此我們進行血液採集,利用 DNA 的方式進行性別分析,這才發現,這些褐色的台灣朱雀幼鳥中,居然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個體都是公鳥,到底是怎麼回事?? 經過了長期的繫放調查及回收追蹤,這才發現台灣朱雀幼鳥的體色,在第一年出生後離巢時,這時的幼鳥無論性別是公的或母的全身都是呈現褐色,看起來跟成年的母鳥幾乎是一模一樣,而其中公的幼鳥要直到隔年的 9-10 月左右才會開始轉換成酒紅色!! 這告訴我們,原來台灣朱雀的幼鳥和母鳥都是褐色的,只有已經是成鳥的台灣朱雀公鳥羽色才會是酒紅色的,下次各位鳥友在山上遇到這可愛的台灣朱雀,可別忘了告訴其他夥伴這件有趣的事情哦。

酒紅朱雀幼鳥IMG_8384  ←酒紅朱雀幼鳥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會聽音辨鳥嗎??  在高海拔地區進行鳥類相調查時,為了清楚的了解一隻隻害羞的鳥兒們究竟是誰,調查員除了要會爬山看鳥、煮飯燒菜之外,「聽音辨鳥」是最主要的調查功夫之一。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於2009年至2014年承接雪霸國家公園研究計畫進行雪山高海拔地區的鳥類研究,並於在2012至2014年間參與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reeding Bird Suvery Taiwan; BBS),負責雪山路線,雪山主峰海拔3,886公尺是熱門的登山路線之一,雪山主東峰線(從雪山登山口→雪山哭坡→雪山東峰→三六九山莊→雪山主峰)是相當大眾化的行程,每年吸引數萬人登山攬勝,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風情,早春及冬季的雪景尤其吸引人、夏季百花綻放、深秋巒大花楸及紅榨槭的火紅盛況,箭竹林相和低矮的箭竹草原則是終年可見,與這些高山美景相伴的生物群裡,最活躍的就一群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高山鳥兒們。

53631_4366675132297_1449387031_o  

靜謐的山林、冷冽而稀薄的空氣,不絕於耳的鳥鳴聲,鳥兒們正在山谷中唱歌,忽近乎遠,倏地閃過個身影,快速搜尋著見不著,但卻知道牠們就藏身在箭竹林間,看不見的我喃喃自語著,這些鳥兒真的是太會躲了。登山時習慣在山上緩步前進時,聆聽著山谷密林那些天生歌手大鳴大唱,看不見又何妨,這些高山的鳥兒們隱身在箭竹林之中搖盪著箭竹桿,特別的鳴叫聲,一旦懂得聆聽牠們的叫聲,便可以察覺分辨牠們的不同。

BBS調查,設定在春季是高山鳥類繁殖的好時機,為了成家、生小孩的鳥類家族成員們,在早春從較低海拔的地方向上出發,鳥兒們試圖在高海拔地區尋覓養育小孩的好地點,各自佔了個位置,繁衍它們的下一代,鳴叫是牠們互相溝通的一種方式,不同的鳥種外型都長得不一樣、鳴叫的聲音也都不相同,這些喜歡在箭竹林、箭竹草原與森林交界邊緣出沒的鳥兒們,也是最不容易觀察的一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動相機的運用在野生動物生態調查行之有年,對於區域的基礎物種調查監測、同時收集多種物種資料,且僅需定期的更換記憶卡與電池,即能在近乎無人為干擾下進行資料收集等諸多優點,自動相機遂成為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監測上的利器。其原理詳見本研究室黑鳶照片榮獲自動相機攝影比賽第二名一文

今年起,為了更瞭解雪山地區的野鳥取食人類廚餘的影響,再次運用此技術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利用自動相機來拍攝取食廚餘的個體進行辨識,紀錄造訪頻度、造訪種類、取食時間長短。由於小編的研究主題並無使用到該技術,僅在課堂上及戶外觀摩過,並未實際獨立作業過,簡單的說這次是個人的處女秀!因此格外戰戰兢兢,選好架設點後,簡單的清理拍攝範圍內的環境,架好相機,確認所有設定與拍攝功能後,就等一個月後的結果了。

再次回到樣區,從相機裡取出那熱騰騰的記憶卡,小編迫不及待的想飛奔下山打開電腦一探一個月來的成果。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中,將記憶卡放入電腦點開後,資料夾內業中共有4個資料夾,依依打開一看,小編發傻了!扣除測試照一共有一萬張左右的照片,對許多經驗老道研究者而言,或許早對這個照片張數已經無感,但對於首次看自動相機資料的菜編來說根本就是惡夢啊(抱頭)。

自此每天就是沒日沒夜的在這一堆照片海裡游泳,過著兩眼昏花、眼壓爆表、胡言亂語的生活,甚至走在路上會有一股彷彿有一堆金翼白眉、褐頭花翼在你眼前跳躍的幻覺(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以前真的沒爬過"山"...
不是在說周末去走個烏山或虎頭埤之類的,而是我麻麻所謂的"極限運動"。
殊不知第一次登山就要登上台灣第二高峰...


這次的行程為期五天,陪學姐去做雪山的鳥類調查(人員 = 學姊+東海前輩+菜鳥一枚),順便看看論文題目能不能在這邊收集資料。
沒想到這幾天又是鋒面造訪的日子...大家一直在好奇究竟誰是新一代雨神呢?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5-1933年間日據時期,日籍青年學者鹿野忠雄熱血澎湃帶著一批原住民穿梭在台灣高山地區,進行動植物的踏查。當時帶著一頂小圓探險帽的鹿野先生是台灣雪山地區調查的先驅,他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以雪山地區的動物地理學研究獲得博士學位。七、八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踩過他的足跡,站在雪山主峰上,遠眺環山部落,在圈谷冰河遺跡中進行鳥類調查,意外發現碎石坡上的陽隧足化石的那一刻,腦海憶起這位神人。



 


照片1:主峰往翠池碎石坡上的陽隧足化石。(林惠珊攝影)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