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建設,一方面希望減少空汙危害,另方面是因應國際大廠對於台廠使用綠能的要求。惟推動之初,因資訊不夠明確,引起部分人士疑慮,認為風機恐會造成飛鳥大量死亡,進而危害族群永續。然而根據統計,與人類有關的活動中,風機鳥擊的傷害實際上遠遠不及撞擊窗戶、戶外貓、通訊塔、高壓電線、通訊鐵塔、車禍、農藥、狩獵….造成的傷害來得大。
就風機對於台灣稀有候鳥的影響而言,2012年迄今,台師大、屏科大與韓國團隊,衛星追蹤近四十隻黑面琵鷺的跨海遷移路線和飛行高度,由資料來看中彰竹苗外海部分離岸風場無可避免地是黑面琵鷺的必經之地,而且黑面琵鷺的飛行高度相對其他水鳥的風險較高--接近半數落在葉片旋轉區(RSA)。
不過,讀者先別緊張,估算撞擊率的關鍵因素,在於黑面琵鷺是否會冒險進入RSA,機率有多高? 日夜、年齡和性別是否不同? 這個大哉問,在2021年屏科大鳥類研究室與德商達德能源公司、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力衛星追蹤的19隻黑面琵鷺的春返遷移過程中,有了初步發現。研究顯示,僅有一隻黑面琵鷺的飛行軌跡與RSA重疊,但該琵鷺在接近風機前爬升至兩百公尺高,越過RSA,其餘18隻琵鷺的飛行軌跡不是避開風機,就是飛在風場以外,全數安全通過沿岸分布的百餘座陸地風機(離岸風場目前大多數仍在施工中,有待後續探討)。2022年研究持續進行,希望累積更多樣本,以釐清真相。
除了前述研究目的外,2021年12月起,哥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本研究室首度合作,分析黑面琵鷺衛星追蹤點位,找出平日巡查人員巡守路線不及的黑面琵鷺活動死角22處,觀察是否有中毒個體等待救援。2022年2月19日下午的例行巡視出差,研究室三位研究生柯奕志、陳柏凱、鄭宇妘,在位置隱密、編號18的樣區發現一隻成年的黑面琵鷺,跪在不遠處的魚塭內淺水處,人員靠近時卻無力飛行,現場還伴有兩隻死亡的蒼鷺和一隻雁鴨。這隻統計是本年度第七隻救援的黑面琵鷺,經通報已交由台南市野鳥學會資深繫放員郭東輝先生帶回慈愛醫院醫療。找到這隻琵鷺的三位同學幫這隻幸運琵鷺的取名”虎琵”,預計在牠康復後,幫牠繫上追蹤器,調查牠的回鄉之路是否一路平順。
此次成功救援行動是國外風能企業主友善回饋台灣稀有鳥類的首次保育行動,同時也是本研究室的首次,意義非凡。筆者受託執行此一計畫,期待風力發電能夠減少空汙,就這一點對於幾十年生活在空氣品質半年不良的屏東家鄉,特別有感。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空汙對鳥類造成肺部功能、免疫力、行為等的負面影響其實與人類相同,只是媒體少有報導。希望這篇報導能讓國人更多元看待風力發電。

圖說:學生柯奕志小心翼翼抱起腳麻”手”麻的黑面琵鷺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邀約我去看了《尋找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試片,剛看完這部片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開場時梁大哥的女兒在沙灘上由梁大嫂牽著在玩,轉眼間小女孩已經高中畢業大學了,好幾個年過去了,《尋找神話之鳥》這部紀錄片也終於預計將在2021年12月17日在全台電影院中放映。這是一部神話,更是一場傳奇,忠實地記錄著從原本以為已經在地球上消失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2000年梁皆得導演的一次拍攝燕鷗群影像時,因為影片片段有一半變色,而反覆不斷查看片段想找原因,最後竟發現在這變色片段中,剛好不偏不倚的出現黑嘴端鳳頭燕鷗。

S__59334728.jpg

S__59334729.jpg

圖說: 大鳳頭燕鷗及黑嘴端鳳頭燕鷗

《老鷹想飛》之後

會跟梁大哥結緣是因為《老鷹想飛》的關係,他長期記錄黑鳶的生態、沈振中老師追尋著黑鳶的故事,所以在紀錄片的最尾端,帶出了當時研究室在田間記錄到的毒鳥、毒鼠事件及黑鳶因此跟著中毒的問題,在《老鷹想飛》之後,我們研究室的夥伴以及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夥伴持續進行老鷹研究,而因為這部紀錄片的票房,直到現在還是我們每一年申請黑鳶研究經費的來源之一,因為《老鷹想飛》紀錄片,受惠最多的就是老鷹研究的工作,台灣猛禽研究會製作電影的結餘,我們得以有些經費可以去實踐想做的研究,買了好幾顆衛星追蹤器、可以驗毒物分析,透過現在的科技方式記錄著老鷹的生與死。隨著當時紀錄片的推廣,我接到了梁大哥的電話要將公播版的部分受益捐給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他跟我說,這是在推動這部影片的時候,他就答應過沈振中沈老師的,會幫助我們做研究,他說到就會做到,所以自2016-2020年間我們研究室陸續收到了公播版的部分收益約45萬元。很難想像,其實日子過的簡單、甚至可以用清苦來形容的梁皆得大哥,居然還要捐款給我們,我們還跟他拿了45萬的捐款,這樣對嗎?! 但我們這種缺乏研究經費的研究室當然還是收下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窮人幫助窮單位一起實現老鷹研究夢想的浪漫吧。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科大校方可以接受各界主動捐款,指定用途為「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支持老鷹及貓頭鷹保育研究,完成捐款後請填寫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119EbhXebUK227WL8

被動式捐款網頁 (1).png

2.png

3.png

被動式捐款網頁.png

被動式捐款網頁 (2).png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冠鷲中毒.jpg

前情提要

從我們先前的研究,已經知道農藥加保扶(好年冬)是導致黑鳶中毒的兩大元兇之一(另一個是老鼠藥),也知道黑鳶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早年農政單位推廣使用劇毒農藥來防鳥害,就是將稻穀浸泡加保扶製成毒餌來毒殺野鳥,然後有腐食習性的黑鳶撿食田間死鳥後間接中毒。此一發現已促使防檢局調整農藥政策,在2017年禁止使用高濃度的加保扶粉劑和水懸劑,只留下一款濃度較低的加保扶3%粒劑。

 

非典型的中毒事件持續發生

高濃度的加保扶農藥禁用之後,以毒餌毒殺野鳥的情況的確有所改善,然而我們注意到有一些跟使用毒餌狀況不同的中毒事件,其受害的鳥種、中毒的原因都不一樣,大冠鷲就是其中一例。以往台灣各地的救傷單位都曾接獲疑似中毒的大冠鷲,但都無法確認中毒原因和毒物種類,一方面是中毒其實很難診斷,大多會被歸類為不明原因的虛弱,其次是能幸運獲救的個體通常中毒較輕微,經過支持療法就能康復,因此無法留下臟器進行毒物檢驗,至於中毒死亡的個體多半曝屍荒野無人發現,或是被發現時也已嚴重腐爛而死因不明。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