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又稱為凌波仙子

288362_411979112186430_961106392_o

這些倒下的,也是凌波仙子,水雉 只是牠們已經閉上眼睛死亡了

10887925_10204352627270052_1545072043_n  

一隻隻倒泊裡田裡的水雉令人傷心難過,到底怎麼了??  原來最近適逢台南菱角田採收後,開始種植水稻,當地盛行的水稻直播法,將稻穀直接播種省去插秧的步驟,而為了避免稻穀被鳥類啄食,在播種前會先以劇毒農藥浸泡,如此農法卻造成鳥類大量死亡。在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FB社團中,自2014/12/27以來短短10多天,現正發生中,已接獲13隻水雉和38隻同樣是保育類的彩鷸死亡,其他普遍鳥種如紅冠水雞、紅鳩和麻雀等被毒死的數量更是數都數不完,而且現在還在持續增加,這樣悲慘的事情就這麼年復一年的發生著,只是過去我們不曾警覺而已。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在武陵研究黃魚鴞的那些鴞郎」之後,推出鴞郎II-菜鳥的心聲,在研究的過程中,通常菜鳥是最涉世未深的、最好使喚、最任勞任怨的,同時也在這探索研究的過程之中進步最大的一群,任何鴞郎也都有菜逼八的時候,在這裡為各位介紹兩位研究黃魚鴞的菜鳥夥伴,一位是身高150cm的小不點-劉依昕,另一位是被黃魚鴞害到延畢的陳宏昌。一起來看看他們參與黃魚鴞研究的心路歷程~。  

_DSC8850

蹲在巢中孵蛋的魚鴞媽媽

【最後一個因黃魚鴞換題目的男人】  文:陳宏昌

會一腳踏入黃魚鴞的世界真的是著魔啦!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熊鷹保育論壇活動成果 

123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自民國93年起研究熊鷹的生態與狩獵壓力,至今已逾十個寒暑。根據我們的研究顯示,台灣南部地區的熊鷹族群前景十分堪慮,因此對於熊鷹的保育工作已經刻不容緩,惟在原住民族利用熊鷹羽毛所衍生的狩獵行為,涉及層面較廣,為保育工作上較困難的一環。
為兼顧熊鷹族群之永續生存,以及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本所於2014年11月7日舉辦「2014熊鷹保育論壇」,讓各界能交換彼此的意見、觀點與提出保育策略。參與論壇的人數共計251人,包括政府機關23人、排灣及魯凱族部落代表58人、各學術單位師生百餘人、以及多個民間團體和關心此議題的民眾一同集思廣益。
 
此次論壇的重點整理如下: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困難的研究總需要許多青春肉體熱血青年投身其中,讓我們來看看屏科大鳥類室接受雪管處的委託,在武陵地區研究黃魚鴞的鴞郎們的心路歷程,一起來起鴞~

IMG_3142

背負無線電發報器的黃魚鴞振翅高飛,後方是汪辰寧

 

念好久的畢業感言  文:汪辰寧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6399532-2697648804_n  

20年前在烏來研究黃魚鴞的孫老師,據說有師大梁朝偉的稱號

<暗夜謎禽-黃魚鴞>

作者序◎孫元勳

老實說,研究貓頭鷹是一件苦差事。山中歲月有時日夜顛倒,對體力是一大負荷和考驗。即便到了今天,偶而夢裡依舊會出現千方百計要捕捉黃魚鴞卻無功而返的荒誕劇情。

本書將多年來的黃魚鴞研究歷程概分成3個階段。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說最近又到了滅鼠週,你跟我一樣擔心這些吃老鼠的猛禽們,到底會不會出事情嗎? 結果答案是肯定的。過去我們已經發現,濫用劇毒農藥加保扶會導致黑鳶中毒,然而禍不單行,我們近日證實老鼠藥是危害黑鳶和其他猛禽的另一大兇手。

還記得去年(2013年)民眾在東港拾獲的那隻黑鳶嗎? 

急救中的東港黑鳶,當時的即時報導,詳見本社團臉書粉絲頁

這隻黑鳶被送到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進行救治,症狀包括虛弱、嘔吐和血便,但體格健壯無外傷,經過獸醫急救無效後,在當日稍晚死亡。隔日經由本校獸醫系進行病理解剖,發現有腎腫脹和胃出血的情況,但後續把部分內臟組織送交美和科大的農水產品檢驗中心,卻意外的沒有驗出農藥殘留。由於這隻黑鳶有血便和胃出血的症狀,於是我們懷疑是否吃到中毒的老鼠,而老鼠藥中的抗凝血成分導致牠內出血呢?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未命名-1  

 

連結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90158747925040

 這是一個令人難過的臉書社團,但卻也是充滿希望的社團。

我們明白對某些作物而言,鳥害的問題非常嚴重,但是有少數農民為了解決鳥害,會用劇毒農藥(如加保扶)浸泡稻穀、玉米或作物種子,撒在田邊來毒殺野鳥,甚至直接將劇毒農藥噴灑在作物上,這樣的做法不僅對人體有健康疑慮,也有違法之虞(1)。更嚴重的是,刻意毒鳥對生態環境有極大的危害,因為猛禽或其他動物會撿食被毒殺的死鳥,導致整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全被毒死。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鷹海報最終確定版高解析度JPG檔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將於103年11月7日舉辦「2014熊鷹保育論壇」,邀請排灣和魯凱族部落頭目、保育主管機關、執法單位、學術界和保育團體,共商熊鷹的保育大計,以維繫熊鷹族群之永續同時兼顧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之保存。

熊鷹是台灣體型最壯碩的留棲性猛禽,能夠獵殺台灣獼猴、飛鼠和藍腹鷴等中小型鳥獸,屬於森林生態系的頂層消費者和指標物種,也是南部原住民族的精神象徵。過去幾十年因馴鷹和標本市場的需求,以及排灣、魯凱族的羽毛文化產生質變,因傳統規範式微導致羽毛商品化,而遭受莫大的獵捕壓力,目前已列入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鳥類。

民國93-99年在林務局的經費補助下,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在孫元勳教授的帶領下展開熊鷹生態、狩獵壓力與羽毛文化調查,已有初步成果。今秋希望藉由這個論壇作為平台,就非法獵捕、羽毛販售、現有法規以及熊鷹生態資料不足之處進行討論,讓各界交換彼此的意見、觀點與保育策略。

論壇在屏科大熱帶農業研究大樓會議廳進行,開幕將有排灣族勇士之舞表演,象徵熊鷹所代表的勇士精神,接著是日本熊鷹專家井上剛彥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們進行5場專題演說,多年的研究成果精彩可期。下午將進行兩場論壇主題:「現有法令對於熊鷹羽毛的取得、持有和展示是否適用」以及「傳統羽飾文化和熊鷹保育如何永續並存」,論壇與談人將邀請林務局保育組管立豪組長、特有生物研究中心方國運主任、屏東地檢署檢察官、保七總隊森林警察屏東分隊、排灣族作家亞榮隆•撒可努先生、以及多位排灣族和魯凱族頭目現場參與討論,為後續保育行動尋求共識。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9/11)收到台南黑鳶調查員Garlice的消息,拍攝到一隻腳上有金藍色的金屬色環、背上有發報器的黑鳶幼鳥。哇!!!! 太神奇了,居然是我們在屏東繫放的幼鳥,就這麼跑到台南去玩了。更神奇的是,研究人員在前一天(9/10)才確認過這隻黑鳶晚上睡在屏北山區呢,所以這隻黑鳶幼鳥一早從屏東起床,早上10點就到台南的魚塭去玩了......  真是讓人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10682120_690163241069824_1598926385_n  

經過計算,這隻黑鳶菜鳥(金藍色環)在屏東起床後,10點現身到台南去玩,直線距離居然就...65公里!!!! 難怪我們使用VHF地面式無線電發報器(有效距離只有2公里)想要知道黑鳶的活動範圍會那麼困難了,因為根本就太會跑啦~~  真不知道屏東出生的金藍是去台南找朋友,還是跟朋友去台南 =.=

太恐怖了  

自從今年春天標放了四隻黑鳶幼鳥開始進行無線電追蹤後,辛苦的研究人員就開始跟著黑鳶幼鳥到處跑,其中一隻黑鳶某天下午還在屏東枋寮的屏南工業區,晚上就跑回屏東北部山區睡覺,或者是一天內一下子出現在高雄美濃一下子就又跑回屏東山區,我們也相信還有許多小鳶會出沒的地方尚未追蹤到。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翠鳥,又稱為魚狗,有著一身耀眼的寶藍色羽毛,也為牠贏得了「溪流中的藍寶石」的美稱。以往,在溪畔戲水時,總不難看見牠如標槍般衝入水中捉魚的模樣,那一抹蒼翠玲瓏、靈巧可愛的身影,相信是許多人共同的兒時回憶。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遠離了溪流,而翠鳥,也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究竟,翠鳥發生什麼事了?

圖一、溪流中的藍寶石--翠鳥(公鳥)

圖一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封面    

本研究室大家長孫元勳老師最新力作,由雪霸國家公園出版的黃魚鴞專書和紀錄片,終於問世啦!!

專書部分是與知性文青吳幸如(山豬師母)共同撰寫,從孫老師博士班開始,歷經20年的黃魚鴞研究甘苦談,包含早期在烏來福山、太魯閣砂卡礑溪,以及近年來在武陵地區的研究工作,不僅完整呈現黃魚鴞神秘的生活史,也等於是孫老師自己的生命故事。書中由版畫大師何華仁手刻多幅精美黃魚鴞生態版畫,還有生態繪畫家陳瑞成、李欣宇的多幅插圖,不只具有科學教育意義,更有美學的收藏價值喔~

紀錄片由攝影師楊川懷拍攝,導演梁皆得剪輯,雷光夏配樂和旁白,陣容相當堅強,前後花費將近4年的時間拍攝製作,片長23分鐘。這全球首部的黃魚鴞紀錄片,紀錄本研究室成員近年在武陵的研究過程,主力成員包括汪辰寧、洪孝宇、曾建偉、陳宏昌和劉依昕等,從黃魚鴞幼幼一路相伴到離巢長大,兩個魚鴞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您可能怎麼也想不到,日落後的武陵、潺潺的溪流間、鬱鬱蒼蒼的森林裡,竟然有如此動人的故事正在上演~

 1409823595-3324156561_n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春天,孫元勳老師跟我提到一個好消息,曾經拍攝過多部精彩紀錄片(註1)羅威國際行銷傳播有限公司與他聯繫,羅威國際正在拍攝一部關於熊鷹的生態紀錄片,其中一部分將記錄我們團隊最近的研究歷程(註2),包括熊鷹生態研究,以及原住民族利用熊鷹羽毛的傳統文化。

經過一個多月的聯絡與安排,過去在我們進行熊鷹羽毛文化與利用訪查時給予我們許多幫助,同時有相當豐富傳統知識的羅安吉頭目與我們約定了拍攝的時間。我們與羅威國際行銷傳播的導演Jose Miguel Garcia、製作韓小姐、攝影師牛先生相約在來義鄉文樂村,羅安吉頭目、幕僚簡化先生與望嘉的黃頭目已經盛裝等待我們了。在祖靈屋前,羅安吉頭目講述排灣族關於熊鷹的傳說,熊鷹羽毛與頭目家族的關係。

導演Jose為人相當風趣親切,很快的就與在場的人打成一片,開始拍攝時則像一名指揮若定的名將,巧妙的掌控了現場的節奏。為了呈現族人對於熊鷹羽毛的喜愛與購買狀況,也驅車到藝品店。由於這是相當敏感的部分,店家起初並不願意受訪,韓小姐展現了十足的誠意與店家持續溝通下,終於取得同意開始拍攝。整個過程中,拍攝團隊展現了默契與專業,讓我們更期待「熊鷹英雄」在原住民族傳統對於熊鷹羽毛利用的報導上,會以比先前新聞與影片更平衡,更尊重的角度去敘述。

「熊鷹英雄」南台灣拍攝側記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上一篇文章"黃魚鴞的通天巢樹",我們介紹了黃魚鴞如何使用枯立木進行繁殖、以及研究人員爬樹探巢的過程,這一篇則要帶大家來看黃魚鴞小朋友的可愛(?)模樣囉~

為什麼要在"可愛"後面打個問號呢?因為黃魚鴞小時候就是全身汙白色雜毛,又長了一個老人臉,長大的過程簡直就是班傑明奇幻旅程的翻版,尤其是40日齡左右的一臉號呆樣,跟長大後的雄壯威武實在很難聯想在一塊啊。

3  

40日齡的小黃魚鴞對研究人員擊喙(用上下嘴喙敲擊發出聲音)來表示抗議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哈哈哈~又到了小編散發知性的時候了(甩髮),繼上回的"黃魚鴞為何要有白喉嚨?”後,這次要來告訴大家,也是關於台灣大貓一族--褐林鴞白鬍子的故事喔~

褐林鴞為台灣第二大型的貓頭鷹,若說黃魚鴞是夜間溪流的陳浩南,那麼夜間森林的南哥就非褐林鴞莫屬了!堂堂接近60公分的身軀,碩大的雙翼展開超過一米更顯霸氣,銷魂的女鬼叫聲,更是讓飛鼠們聞之破膽阿小編幾次有幸能親耳聽到那高亢中帶點飄渺的女鬼叫聲,當下差點高高興到不行啊~

IMG_4305  褐林鴞除了女鬼叫聲外,也有聽起來像"呼呼呼呼~"的典型叫聲。

 

在這充滿感情的叫聲背後,褐林鴞卻有萌到不行的外表,幼時彷彿穿著白衣的他,配上萌萌的大眼睛,簡直是長滿白黴菌的小天使阿~~()。隨著年紀的增長,小褐林鴞也漸漸退去可愛的白衣,換上了一身帥氣的黃褐色的戰袍!然而有如黃魚鴞般,成年的褐林鴞在喉部也有白色的羽毛區塊,鳴叫時會特別顯得明顯。究竟~這一身的白毛到一搓白鬍是否背後有著什麼故事呢?剛好小編最近又拜讀了一篇鵰鴞的文章,故事大概是這樣說滴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完上一篇高海拔-雪山的自動相機後是否感覺暑意全消呢?這次請各位塗上防曬乳、掛好蚊香盤,小編將帶各位一探位於低海拔淺山地區的自動相機,讓大家感受一下與高海拔截然不同的野生動物面貌,與架設自動相機的點點滴滴喔~

本篇場景位於高雄市六龜區的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腦海浮現十八銅人行X),相傳因這邊有十八座獨立的山峰,形似十八羅漢之姿,因此便以十八羅漢山來命名。由於距離上次十八羅漢山區生物調查已將近20年了,期間還經歷了莫拉克風災等重大災變,因此於2012年底屏東林管處委託本研究室重啟本區動物相調查,所以這裡目前也是本研究室自動相機進駐的重點地區之一喔~

PC040064  

山峰特立的十八羅漢山群

 

PC040067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自動相機的運用在野生動物生態調查行之有年,對於區域的基礎物種調查監測、同時收集多種物種資料,且僅需定期的更換記憶卡與電池,即能在近乎無人為干擾下進行資料收集等諸多優點,自動相機遂成為研究人員進行研究監測上的利器。其原理詳見本研究室黑鳶照片榮獲自動相機攝影比賽第二名一文

今年起,為了更瞭解雪山地區的野鳥取食人類廚餘的影響,再次運用此技術進行相關的資料收集,利用自動相機來拍攝取食廚餘的個體進行辨識,紀錄造訪頻度、造訪種類、取食時間長短。由於小編的研究主題並無使用到該技術,僅在課堂上及戶外觀摩過,並未實際獨立作業過,簡單的說這次是個人的處女秀!因此格外戰戰兢兢,選好架設點後,簡單的清理拍攝範圍內的環境,架好相機,確認所有設定與拍攝功能後,就等一個月後的結果了。

再次回到樣區,從相機裡取出那熱騰騰的記憶卡,小編迫不及待的想飛奔下山打開電腦一探一個月來的成果。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中,將記憶卡放入電腦點開後,資料夾內業中共有4個資料夾,依依打開一看,小編發傻了!扣除測試照一共有一萬張左右的照片,對許多經驗老道研究者而言,或許早對這個照片張數已經無感,但對於首次看自動相機資料的菜編來說根本就是惡夢啊(抱頭)。

自此每天就是沒日沒夜的在這一堆照片海裡游泳,過著兩眼昏花、眼壓爆表、胡言亂語的生活,甚至走在路上會有一股彷彿有一堆金翼白眉、褐頭花翼在你眼前跳躍的幻覺(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黃魚鴞的外觀是黃褐色帶有黑色條紋,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當黃魚鴞鳴叫的時候,喉嚨會鼓起露出白色的羽毛,這個白喉嚨的展現是純粹偶然還是另有用意呢?話說黃魚鴞有個近親叫做鵰鴞,是廣泛分布在歐亞大陸的大型貓頭鷹,牠們同樣也有類似的白喉嚨,近年來西班牙的科學家對鵰鴞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們認為這樣的白喉嚨是有特殊的功用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鵰鴞為何要鳴叫。研究人員記錄鵰鴞的鳴叫週期,發現鵰鴞在繁殖季前鳴叫最頻繁,那正是爭奪領域準備繁殖的時期,所以鳴叫是跟宣示領域有關,而且主要的鳴叫者是公鳥。這麼說來聽覺是鵰鴞個體間主要的溝通管道囉?研究人員說等等,他們認為視覺在個體溝通上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聽覺,關鍵就在於牠們的白色喉嚨,因為白色在夜間是很強烈的對比色,研究人員推測鵰鴞鼓動白色喉嚨是一種視覺訊號。但是這要怎麼證明呢?

貓頭鷹的夜間視力或許很好,但是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時候牠們跟人類一樣都看不見東西,如果白色喉嚨是一個視覺訊號,在一片漆黑的夜晚要如何傳達這個視覺訊號呢?

沒錯,就是要有光。研究人員發現鵰鴞一天之中的鳴叫高峰是在傍晚和清晨,正好是還有微弱光線的時候,而且鵰鴞鳴叫時會站在高處,除了可以讓聲音傳得更遠,可能也是讓白色喉嚨的鼓動更加顯眼。這時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除了清晨和傍晚,還有一種情況下的夜晚是有光的,就是月光。所以鵰鴞的鳴叫行為會受到月亮週期的影響,滿月的夜晚鵰鴞特別愛叫,而且會站在高處叫,至於沒有月光的夜晚,牠鼓動白色喉嚨也沒鳥看得見,因此就不怎麼愛叫,就算有叫也不會特別站到高處囉。

順道一提,在他們的研究樣區,平均每10x10公里的樣區內就有35對的鵰鴞,如此高的密度根本是研究鵰鴞的天堂嘛,在台灣相同大小的區域內頂多只有2對黃魚鴞而已(摔筆)。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2010到2013年,我們共繫放8隻黑鳶幼鳥、野放4隻救傷成鳥,牠們身上都有翼標和腳環,部分還有佩掛VHF無線電發報器,但發報器的追蹤效果不佳,因此這些鳥兒的下落都要靠鳥友協助協尋回報。總計2011和2012年繫放的5隻幼鳥,3隻音訊全無、1隻中毒身亡、只有1隻確定存活。此外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每年10月的確是黑鳶中毒的高危險期。以下是概況整理:

 

● 黃2號

2010年10月黑熊媽媽黃美秀老師在屏科大校園內發現的虛弱個體(可能是中毒,但當時未檢驗),經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半年照護,2011年5月野放。同年10月由沈振中、林惠珊、曾建偉在大漢山觀察到黃2號與其他黑鳶個體混群飛行。

● 黃3號、黃4號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家有沒有看過河烏呢?河烏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溪流,是燕雀目中唯一會潛水覓食的鳥類,也是溪流環境重要的指標物種,有河烏就表示溪水很乾淨無汙染喔。

每年冬末初春是河烏的繁殖季,本研究室長期在雪霸國家公園的武陵地區進行河烏的族群和繁殖調查,在河烏繁殖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行為?又會遇到那些危險呢?讓我們透過小型攝影機來一探究竟吧~記得要點HD觀看喔

_DSC8578-1

上圖左邊是剛離巢的河烏幼鳥(身上還有白色的花紋),正在向牠的親鳥乞食。由於河烏無法從外觀分辨誰是誰,所以研究人員會在牠們腳上掛有顏色的腳環,利用不同的顏色組合來辨識個體,再經過長期的追蹤,就能夠知道牠們配對的情況、是否有換配偶、是否出門遠行、壽命有多長等等的資訊。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兩天(1/20-21)在東海大學舉辦的"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是台灣生態研究領域一年一度的盛事,每年參與人數都逼近千人,今年更是別開生面舉辦台灣第一屆紅外線自動相機攝影比賽,許多生態研究者過去已累積大量的自動相機照片,正好趁此機會把精采照片跟大家分享,根據主辦單位統計,這次比賽共投稿照片組128件,影片組117件,競爭非常激烈~

究竟什麼是紅外線自動相機呢? 其原理是將自動相機架設在山林野地之中,當紅外線感應器偵測到鏡頭前動物的移動時,會觸發快門進行拍攝。透過自動相機,我們可以了解有哪些動物出沒在深山之中,偵測野生動物的種類及出現頻率,也可以用來觀察野生動物的行為。早期的紅外線自動相機是裝底片的,一次只能拍36張就必須等研究人員上山換底片,近年來數位式自動相機逐漸普及而且功能越來越強大,只要記憶卡容量夠大,可以持續拍攝上千張照片,也就成為現今研究野生動物的利器~

本研究室2012年曾在屏東的一處黑鳶巢上裝設自動相機,是台灣的學術界首次利用自動相機來記錄黑鳶的繁殖過程,總計1個月的期間拍攝6000多張照片,其中有許多珍貴的黑鳶育雛影像和行為紀錄,因此當然不能錯過這次的自動相機攝影比賽。我們一共選了3張照片參賽,果然也不負眾望,勇奪照片組的第二名!!

 

頒獎典禮的現場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