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林惠珊

成群的鳥兒在農地中玩耍啄食,剛發芽的紅豆幼苗一下子就被折斷光光了,鳥類危害造成豆科植物的農損,是讓農民們非常頭痛的問題,不只是我們台灣的紅豆,相同問題也發生在國外其他豆科植物上。國際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最近(2016)刊登一篇論文,印度的研究人員發現方法,能夠大幅將黃豆田的鳥害農損從78%降至3.5%,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斑鳩是豆科農田的頭號大敵

在印度,會吃掉豆科作物種子和拉斷幼苗的鳥類主要是斑鳩(野鴿、珠頸斑鳩和紅鳩),平均每天可以吃掉70g的黃豆。在黃豆剛播種時,倘若不使用任何防禦措施,斑鳩可以在2-3天之內,摧毀掉整片剛播種的田區,是印度黃豆農的頭號大敵。播種後的10天內是最容易發生鳥害的時間,有時因鳥害造成的損失可高達90%,而在鳥害防治的對照樣區,採用開放式不管這些斑鳩出入的狀況之下,鳥害損失為78%。然而傳統的驅鳥裝置(反光帶)效果差,人工趕鳥或全面裝設防鳥網成本又很高,且珠頸斑鳩在印度受法律保護不得捕殺,那到底該如何是好?

_DSC4558.JPG

圖:成群的斑鳩出現在農地之中 (攝影:謝季恩)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6/11/18更新

我們已在2016年10-11月的紅豆播種期,招募志工進行全高屏12個紅豆種植鄉鎮的毒鳥普查,目的在全面找出毒鳥田並探究鳥害背後的原因,詳情請參閱調查報告 。為了避免我們調查毒鳥的動機被聯想成是要販售特定商品,加上現在已有越來越多友善/有機品牌,未來我們將不會再幫任何一個農作品牌(包括老鷹紅豆)掛名或背書推薦,以維持客觀立場。

------------------------------------------------------------------

我們最近看到一些對於毒鳥以及老鷹紅豆的評論,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下。首先老鷹消失並不該責怪農民,反而是政府要負更大的責任,因為大約從民國60年起,政府每年免費發放上千公噸的老鼠藥,然後70年代開始推廣水稻直播法,當時全台耕作面積有三萬多公頃,而多篇農改場刊物上都直接寫明要用劇毒農藥(加保扶和納乃得)泡稻穀來毒殺野鳥,黑鳶正好就在此時開始快速減少,這個時間點的巧合未免高得嚇人。而我們毒鳥社2014年底成立,一年內就接到155筆的毒鳥事件,地點遍布全台灣多種作物,抽樣檢驗有9成以上都是驗出加保扶,所以毒鳥仍然是現在進行式,不是過去式。

老鷹消失,揭露台灣環境的黑暗年代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原住民族狩獵除罪化的同時,該做的事做了嗎?
談野生動物狩獵管理與監測

未命名-1.jpg

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聲明稿
2016.4.19 全體教師

近日立法院一讀修改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第21-1條文,修改條文為「台灣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及非營利自用之必要,而有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17條第1項、第18條第1項及第19條第1項各款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此次的野保法修法大幅度的擴張原住民族利用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法源依據,不僅「非營利自用」之定義若模糊不清,更可能造成日後管理上的更多爭議,而「備查」制度的實施如果不確實,也表示狩獵量將無法監測。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11/18更新

我們已在2016年10-11月的紅豆播種期,招募志工進行全高屏12個紅豆種植鄉鎮的毒鳥普查,目的在全面找出毒鳥田並探究鳥害背後的原因,詳情請參閱調查報告 。為了避免我們調查毒鳥的動機被聯想成是要販售特定商品,未來我們將會更客觀維持研究室的立場。

------------------------------------------------------------------------------

老鷹紅豆透明 為何會有老鷹紅豆的誕生,最早開始是在2012年10月,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接獲通知有兩隻黑鳶死亡,經檢驗這兩隻老鷹的體內含有劇毒農藥「加保扶」。翌年(2013年)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在稻子收成轉種植紅豆播種之際,大量鳥類暴斃在紅豆田之中,原來是少數農民為了避免鳥害造成的農損,而使用加保扶拌稻穀製作毒餌,造成小型鳥類的大量死亡,這些小鳥的屍體被腐食性的老鷹撿食,導致老鷹也會跟著中毒。

此時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姚志旺(當時還是副處長),帶領著農業處各部會代表及農改場、農糧署相關負責人等進行現場會勘,現場雖然上千鳥屍已經被研究室成員清空,但仍可撿到幾隻麻雀,此時天上突然飛出8隻黑鳶造訪,距離非常近。姚處長表示這些黑鳶就像是來請命一般,讓他很感動,因為小時候也曾與老鷹有過不解之緣,並現場允諾將會與農夫協調看看需要怎樣來一起努力。也因此促成了與東港鎮農會蘇總幹事一同會同農戶及屏科大一起召開小組會議,討論該如何改變。農委會林務局同時也關注此事,全力支持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進行黑鳶研究以及農戶、通路上的訪談,希望能夠更了解農村來一起幫助黑鳶族群。

_DSC6311.JPG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關於助印農民曆活動,本活動已經圓滿結束(2016/1/10止),感謝大家的支持。共計超過1000本的助印回饋。

前所未見的老鷹農民曆來了!!!  裡面包含六種猛禽的介紹,還有很多農田生態系的鳥類、及推廣友善農作物。你是不是也覺得很漂亮呢!

歲末年終,猴年~~  猴年  就快到了唷!   時間就在2月多~

老鷹是友善農村的大使,研究室推出老鷹農民曆,這本農民曆很不一樣,有很多的老鷹知識噢!

文章標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老鷹想飛的朋友,你是否對農田中大量野鳥中毒死亡的畫面感到震驚與不捨呢?追根究柢,這些鳥的中毒原因,其實都跟少數農民用劇毒農藥來防治鳥害有關。在經濟起飛的民國60-70年代,農業單位並沒有生態平衡的觀念,加上化學農藥普及,政府就教導農民,把害鳥當害蟲防治,用稻穀浸泡劇毒農藥來毒殺野鳥,既簡單又有效。這樣的觀念在現代顯然已經非常不適當,但有少數農民仍然依循此"古法"。


民國75年花蓮區農業推廣簡訊,教農民用劇毒農藥防鼠鳥害,更多相關資料看這篇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海口邊、港口處,孤獨的身影在夕陽下獨行,天際線上尋著鳥兒的身影,專注且心無旁鶩。這樣的故事對鳥人而言,並不特別,長期的紀錄時、地、物的變化,透過鏡頭、透過望遠鏡,譜出了老鷹想飛的故事。

觀鳥觀心觀自然 與自然對話
長期觀察自然生態的人,在鳥會組成之中並不少見。對鳥類感興趣者,不僅是觀鳥而已,有的更對和鳥類關聯的生物,例如植物或昆蟲如數家珍,有人擅長生動的解說、熱心於帶隊,有人擅長救援照護傷鳥,或有裝備齊全追逐鳥訊者,也有家中典藏各種鳥類的書籍或收藏者。鳥人們都是一般人眼中的鳥類狂熱分子,觀鳥、觀心、觀自然,琅琅上口,而今日的鳥類是明日的人類,也是再熟悉不過的名言。
長期在相同時間及地點,穿著一身大地色的衣服,外搭賞鳥背心加上一頂帽子,帶著雙筒或單筒望遠鏡、簡單的飲水麵包,烈陽下戴副太陽眼鏡,專心觀察著遠方鳥類的一舉一動,這聽起來不正是在形容周遭的觀鳥朋友嗎?只是眼下這位,算是狂熱份子中的狂熱份子,只追逐一種名為「黑鳶」的鳥類,他便是人稱為「老鷹先生」的沈振中。

他一動也不動地眺望著遠方的山頭,除了觀察黑鳶之外,自然行腳接觸土地、撿拾垃圾揣摩著老鷹的行為。在農村野地、水庫秘境、山海交界、港口路邊,老鷹先生身處在自然之中,沒有半點違和感,融入了樹林背景。站在大石頭上方往下俯瞰,或站在制高點向下遙望著,看著黑鳶零星或成群飛過,有黑鳶在的地方,老鷹先生就在那裏。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鳶,俗名是老鷹,台語稱做來葉,是一種相當適應人類農村環境的猛禽。過去我們訪談很多資深賞鳥者和老農,在他們小時候是經常看到黑鳶的。但是大約從民國50年代起,黑鳶開始快速消失,等到人們驚覺老鷹怎麼都不見了,中華鳥會在民國80年(1991)年展開第一次普查,這時全台灣只剩下基隆和屏東還有少數族群,紀錄到175隻黑鳶。

175隻的老鷹是多還是少? 香港的面積只有台灣的3%,但是香港黑鳶超過2000隻,電影老鷹想飛有到印度取景,當地一棵樹上可以停超過400隻黑鳶。日本許多的觀光勝地如京都、鐮倉、鹿兒島,成群的黑鳶就在遊客頭頂盤旋玩耍。

所以民國50年之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從台灣過去農業發展的歷史,以及近年來陸續發現黑鳶老鼠藥和農藥中毒的案例,老鷹消失之謎似乎漸漸有了頭緒。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曾經普遍存在過去的台灣農村,但是學名黑鳶的猛禽,卻早已淡出鄉野山林的視線,老鷹怎­麼不見了,沒人知道答案卻有癡情傷心的鳥人,傾其所有,窮盡青春歲月苦苦追尋,「老鷹­想飛」講的就是一個漫長曲折人與鷹的故事。

影音文字轉分享自陳文茜的節目,中天的「夢想驛站」專題報導。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 本研究室絕不抵制或拒買紅豆,這樣只會懲罰到多數不毒鳥的善良農民,並且造成農民和研究人員之間的關係緊張,對解決問題並沒有幫助。田裡會有死鳥是因為少數農民刻意放置毒餌,並非紅豆本身有毒,所以毋須恐慌。支持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

-------------------------------------------------------------

兩年前,屏東縣崁頂鄉一處18甲地的紅豆田被發現有大量野鳥屍體,經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統計田裡的死鳥超過3000隻,怵目驚心的景象還記憶猶新。此事件也解答了研究人員心中的疑問,為何近年來陸續發現多起俗稱老鷹的黑鳶農藥中毒?結果在黑鳶和紅豆田的死鳥體內都驗出了相同的劇毒農藥—加保扶。

圖片1  

每年秋天高屏地區的二期稻作收割之後,有不少農友會接著種紅豆,在國慶日前後就是最佳的播種期。但是當紅豆播種後會有許多野鳥啄食這些紅豆,農友和野鳥的人鳥大戰就會上演,旗幟、彩帶、鞭炮、稻草人都是常見的趕鳥手段,但是少數農民為了省成本或是沒有心力趕鳥,就直接把稻穀浸泡加保扶之後製成毒稻穀撒播在田邊餵食野鳥,吃到誘餌的野鳥相繼死亡,結果就引發了屍橫遍野的慘劇。而黑鳶是環境的清道夫,經常會撿拾小動物的屍體為食,所以也跟著遭殃。儘管劇毒用藥並非直接使用在作物之上,人類並不會吃到毒餌,但作物的種植及收成,卻可能是千千萬萬隻野鳥生命所換來的。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5年「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定於9月及12月共執行2次,目前已於9月19日完成今年度的第1次同步調查,本次透過各地35位調查夥伴的共同努力,在各地已知的黑鳶黃昏聚集樣區中,總計記錄到426隻黑鳶。原本去年同期調查到的359隻已經是新高,但是今年9月的同步調查可謂是再創新高,為自1992年調查以來的最高數量紀錄。本次紀錄中,北部以翡翠水庫附近的山區調查到97隻為全台最大的黑鳶聚集地,而南部則以屏東三地門周圍山區數量最多達92隻。

 表  

 蔡其芯製圖

製圖/蔡其芯  

1863年史溫侯的發現記錄中提及,在台灣黑鳶是一種南北各地普遍生存的猛禽。透過訪談也有許多長者表示40-50年前仍可見鄉村地區到處黑鳶成群飛翔。然而近20年來,除了全台已知的黃昏聚集觀察點,仍然可以穩定的目擊到黑鳶族群之外,其他地區目擊到黑鳶的機率則是非常低,記錄到的數量也相當零星。黑鳶族群在台灣生活面臨到的問題包括棲地減少、獵捕壓力、環境汙染、以及因衛生條件改善而造成的食物來源減少,還有農藥或鼠藥的毒害等因素。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高海拔地區,發出 唧~ 單音的台灣朱雀(原稱酒紅朱雀),擁有一身華麗的羽色,公鳥全身羽毛呈現鮮豔的酒紅色,還帶著略為粉紅色的眉毛,這是台灣朱雀典型公成鳥的羽色。

酒紅朱雀公成鳥是酒紅色的IMG_8444  ←酒紅朱雀公成鳥

在台灣野鳥圖鑑上,說明台灣朱雀的公鳥全身呈現酒紅色,母鳥則全身褐色,但其實不然。根據屏東科技大學近幾年在雪山上的鳥類繫放研究中顯示,台灣朱雀的幼鳥在 9-10 月之間大量離巢,這些新生的台灣朱雀居然全部都是呈現褐色的,是怎麼會新生的朱雀通通都是母的呢?? 而且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一隻個體,居然在不同的年間捕捉到,體色從褐色居然轉變成酒紅色了,一開始還以為是記錄錯誤,後來將照片都調出來看,這才發現同一隻個體真的會從褐色變成酒紅色。

因此我們進行血液採集,利用 DNA 的方式進行性別分析,這才發現,這些褐色的台灣朱雀幼鳥中,居然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個體都是公鳥,到底是怎麼回事?? 經過了長期的繫放調查及回收追蹤,這才發現台灣朱雀幼鳥的體色,在第一年出生後離巢時,這時的幼鳥無論性別是公的或母的全身都是呈現褐色,看起來跟成年的母鳥幾乎是一模一樣,而其中公的幼鳥要直到隔年的 9-10 月左右才會開始轉換成酒紅色!! 這告訴我們,原來台灣朱雀的幼鳥和母鳥都是褐色的,只有已經是成鳥的台灣朱雀公鳥羽色才會是酒紅色的,下次各位鳥友在山上遇到這可愛的台灣朱雀,可別忘了告訴其他夥伴這件有趣的事情哦。

酒紅朱雀幼鳥IMG_8384  ←酒紅朱雀幼鳥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0502523_1143153789034293_5234095330806794060_n  

大家好,首先跟大家說明一下,老鷹想飛這部影片由 台灣猛禽研究會 梁皆得導演拍攝

拍攝長達23年,前半段都是梁導演跟拍沈振中先生和基隆鳥會為了黑鳶奔走的動人故事,直到後半段才有我們屏科大鳥類研究室的調查戲劇性出現轉折,這部影片由猛禽會推動,非常值得期待。

這部影片目前正在進行集資勸募,我們研究室也有幫忙推動勸募,推動的原因並不是要募款或買商品賣錢來讓我們做研究,希望各位不要誤會。

那為什麼我們要幫忙推動勸募呢? 因為愛啊!! 兄弟!! 因為我們希望老鷹想飛可以順利上映,讓更多人看見阿。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牠叫做「大麻」是香港麻鷹小組的成員Peter觀察超過8年的母鳥,對Peter來說,只要在特定範圍內便可以輕鬆地分辨出大麻是那一隻。話說,今年年初本研究室一行人到香港與麻鷹小組的Peter交流,當時Peter跟我們介紹了他最常觀察的一對黑鳶「大麻」和「小鷹」,我詢問,為何沒上腳環也能辨識呢?? 因為對我來說牠們長的都差不多,其中談到母鳥大麻時Peter眼神中閃爍著充滿愛的光芒,對我說,大麻的尾巴長得不太一樣,中間尾羽的橫紋是往上翹的!!!! 我看了好一陣子,發現的確無論是大麻站著還是飛行中都可以看到中央尾羽往上翹的紋路。似乎我不曾這樣細細地透過老鷹的紋路進行辨識過。不過這樣的辨識特徵,鳥的飛行距離不夠近或飛行速度很快的時候是困難觀察的,此外也無法排除是否會有相似個體尾羽橫紋特徵相同。

大麻  

 下方照片中其中有一隻是「大麻」你猜出來是哪一隻了嗎? 這三張圖也說明了,的確有些個體外觀特徵相似會讓人難以分辨。11414632_10206374142767701_2049210328_o

Peter觀察的另一隻公鳥「小鷹」,則是飛羽的其中一根(左P6)就算每年都換羽,那根羽毛也難以生長完全。

小鷹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鳶素有「環境中的清道夫」之稱,被歸類為食腐性猛禽,但真的只吃死掉的動物嗎?

臺灣鳥類誌一書中描述黑鳶的食性:"偏好人類丟棄的禽畜及海鮮的內臟肉塊、死魚、小動物死屍、食餘等。也有能力直接捕捉活魚,尤其是養殖魚塭內活動力較差的魚,偶爾獵捕活的鳥類、鼠類或蛙類。偶而會掠奪其他鳥類(如黃頭鷺)口中的食物。"

看似溫吞無力、行動靈巧的黑鳶,儘管可能真的並非捕捉飛禽的高手,不過,也的確擁有獵捕活鳥的能力,以下跟各位分享一則拍攝紀錄,是黑鳶追捕白翅黑燕鷗的精彩過程,拍攝地點在新北市的「金山濕地」。

黑鳶俯衝衝刺,準備獵捕白翅黑燕鷗,後方的西伯利亞小白鶴大傻眼?

17996_10203861108879137_8445387849437932199_n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DSC6130-1  

黑鳶屬於食腐性的猛禽,是大地的清道夫,喜歡吃食物大多是老的、病的、弱的、小的、死的,喜群體生活且鬼靈精怪,不適合作為馴鷹鳥種,主要是因為其打獵活體的能力不若其他速度快且腳掌有力的猛禽,但盤飛起來漂亮因此遭到不法人士盜獵。

在先前(2013年)曾介紹過 兩隻被馴養後逃逸的黑鳶,被撿拾到屏科大收容中心收容後訓練野放。然而後續卻仍然發現有幾隻黑鳶在野外出現,但腳上卻有馴鷹人飼養過的痕跡,讓人痛心。

以下介紹另外三隻個體,均為新生幼鳥,翅膀及身上布滿了鵝黃色斑點,也就是還在巢中的時候,就被馴鷹人給偷拿走,私自飼養,但還好的是牠們至少還回到了野外,不管是被放走或不想養了,還是逃出,但回到野外就好,我替牠們感到開心,而且幼鳥因為馴養的時間不長,因此在野外覓食能力及健康狀況都正常。

2014年11月2日 拍攝黑鳶幼鳥於高雄美濃,雙腳上有腳扣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遙想第一次去武陵做調查,純粹是因為好玩,而且菜鳥就是要多跟著老鳥出差學習!那時候既興奮又期待,帶了一堆裝備(明明沒很冷,還帶了羽絨外套),沿路上和同學狂拍照,還登了人生中的第一座百岳(石門山)。晚上學長誘騙(?)我跟著小不點學姐追黃魚鴞,結果我超廢的~追到半夜12點就不行了XD。

DSCF3097    

到現在來武陵也半年了,雖然已不像當初這麼有新鮮感,到了冬天巡溪的時候也覺得快冷死了,但每次出差都有新的收穫。在學長的耐心教導下,學會了分辨各種溪流鳥以及各種鳥大便的主人,當初看個鉛色水鶇的公母也要看半天呢,現在只要看一眼就能分辨了(雖然還是常常找不到母鳥在哪);一開始也會傻傻分不清楚白鶺鴒跟小剪尾(兩種都是黑白配色啊),現在也是可以輕易(?)分辨出來了!當初很好笑的是,學長指著白鶺鴒問我認不認得?我竟然說是喜鵲阿,現在回想真是太蠢了;第一次看到鴛鴦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沒想到體型那麼小阿,我以為只會比鴨子小一點點,而且鴛鴦也少了我印象中的從容不迫(感覺鴛鴦就是要悠閒地浮在水面上約會阿),每次都離我們還有點距離就非常快速地飛走了;偶爾也會看到野豬、山羌和山羊的腳印或是頭骨,有時還會撞見活跳跳的山羌呢。

DPP_0075  

每次出差對我來講就好像是逃避現實(然後一下山就要面對現實了T_T),在這人間仙境中,除了隨著四季變換的美景以外,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可愛的河烏了。每次鳥調總是要集中精神在追尋河烏的身影上,雖然有時候調查的重點-色環沒看到,但看著在溪流中像個小帆船翹著尾巴玩水的河烏就覺得這鳥很單純可愛。鳥調做完後,我們會架鳥網繫放河烏。對我來說整理鳥網超難的,一不小心鳥網就會整個打結然後解不開,如果這時候緊張起來就更打不開了阿,好在都有很厲害的學長在旁邊解圍XD!在等待鳥中網的過程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有些河烏像是變魔術般可以直接穿過或繞過鳥網,超讓人飲恨的;還有一對夫妻,一隻鳥看另一隻中網竟然拔腿就跑,絲毫沒有要救牠的意思,讓我覺得有時候鳥在面臨危險也是會不顧往昔舊情的,有點感慨。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會聽音辨鳥嗎??  在高海拔地區進行鳥類相調查時,為了清楚的了解一隻隻害羞的鳥兒們究竟是誰,調查員除了要會爬山看鳥、煮飯燒菜之外,「聽音辨鳥」是最主要的調查功夫之一。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於2009年至2014年承接雪霸國家公園研究計畫進行雪山高海拔地區的鳥類研究,並於在2012至2014年間參與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reeding Bird Suvery Taiwan; BBS),負責雪山路線,雪山主峰海拔3,886公尺是熱門的登山路線之一,雪山主東峰線(從雪山登山口→雪山哭坡→雪山東峰→三六九山莊→雪山主峰)是相當大眾化的行程,每年吸引數萬人登山攬勝,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風情,早春及冬季的雪景尤其吸引人、夏季百花綻放、深秋巒大花楸及紅榨槭的火紅盛況,箭竹林相和低矮的箭竹草原則是終年可見,與這些高山美景相伴的生物群裡,最活躍的就一群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高山鳥兒們。

53631_4366675132297_1449387031_o  

靜謐的山林、冷冽而稀薄的空氣,不絕於耳的鳥鳴聲,鳥兒們正在山谷中唱歌,忽近乎遠,倏地閃過個身影,快速搜尋著見不著,但卻知道牠們就藏身在箭竹林間,看不見的我喃喃自語著,這些鳥兒真的是太會躲了。登山時習慣在山上緩步前進時,聆聽著山谷密林那些天生歌手大鳴大唱,看不見又何妨,這些高山的鳥兒們隱身在箭竹林之中搖盪著箭竹桿,特別的鳴叫聲,一旦懂得聆聽牠們的叫聲,便可以察覺分辨牠們的不同。

BBS調查,設定在春季是高山鳥類繁殖的好時機,為了成家、生小孩的鳥類家族成員們,在早春從較低海拔的地方向上出發,鳥兒們試圖在高海拔地區尋覓養育小孩的好地點,各自佔了個位置,繁衍它們的下一代,鳴叫是牠們互相溝通的一種方式,不同的鳥種外型都長得不一樣、鳴叫的聲音也都不相同,這些喜歡在箭竹林、箭竹草原與森林交界邊緣出沒的鳥兒們,也是最不容易觀察的一群。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PP_0017

蝠到,好運到。 祝福各位新的一年蝠氣滿滿

各位一定覺得很奇怪,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不是都在「玩鳥」嗎? 怎麼今天要介紹的不是鳥類,而是蝙蝠!難道小編把會飛的動物都當成鳥類了? 當然不是啦,小編知道蝙蝠是唯一種「真正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類,且屬於胎生動物,意思是幼蝠會在媽媽的肚子內吸收營養,發育成形後才被產出,出生後的幼蝠也必須依賴母蝠的乳汁才得以成長茁壯的唷。

DPP_0015  
小蹄鼻蝠飛行的美麗姿態

由於「福」與「蝠」同音,自古以來蝙蝠就是吉祥的象徵,在一些雕刻、飾品上都可以看到蝙蝠的圖案,並且有著特殊的含義,像是將畫五隻蝙蝠的門聯貼門上就象徵「五福臨門」、把雲紋與蝙蝠雕在一起就代表「天降鴻福」,還有一隻蝙蝠銜著兩枚古錢和壽桃,表示「福壽雙全」。你瞧,這些古老的智慧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麻鷹(黑鳶)探尋之旅,2015/2/1-2/5 共計5天。參與者:屏科大野保所鳥類室的畢業生們共7位,洪孝宇、謝季恩、林惠珊、曾建偉、蔡其芯、陳宏昌、青佳苓。由於我們仍然從事研究保育相關工作,包括在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服務、 台灣猛禽研究會的專職、 鰲鼓濕地粉絲團的環教人員,因此一邊走訪交流一邊學習是此行的重點,我們的鳥導 陳佳瑋(Peter Chan) 是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的成員,也為我們安排了很不一樣的香港麻鷹探尋行程,不同於一般逛街SHOPPING,自費的我們因為都在郊區濕地之中,而很少花錢的機會,但卻也看到了一般遊客所沒看過的香港。

五天內走訪西貢碼頭麻鷹節、米埔濕地、大埔滘自然保護區、塱原濕地、和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部分成員及專職聚餐、香港公園、赤柱沙灘、馬己仙峽黃昏聚集、香港夜景、九龍公園、CANNON麻鷹攝影展。 從西到東、從北到南,這行程真的是太精實了!!!!

香港的麻鷹就是台灣的黑鳶,長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在香港有留鳥及候鳥兩種族群,由於月份別的關係,現在這個月份在香港的麻鷹算少的,但卻也隨隨便便就突破在台灣任何一個聚集地的數量,讓人羨慕。

10838183_872843289433341_6581652729831287557_o  

◎西貢碼頭的麻鷹節

iwcrap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